虏骑乘秋入,边烽列障开。 移时传雁塞,发处认龙堆。 火势侵云直,军声动地来。 呼韩知有备,不敢过轮台。
《边烽》是陈恭尹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边疆烽火连天的场景。
陈恭尹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
【注释】 边烽:边防烽火。 虏骑:指入侵的敌骑。 乘秋入:趁秋天到来时进入。 边烽列障开:边防的烽火台已经打开,用以报警。障,这里作动词,即“设”的意思。 移时传雁塞:经过一段时间,雁群才飞过雁塞。雁塞是古代边境上的一座关隘。 发处认龙堆:从远处望去,能辨认出龙堆山。 火势侵云直:战火蔓延到天上,直冲云霄。 军声动地来:军中鼓角声震动大地。 呼韩:指汉宣帝刘病已。他曾任车骑将军、匈奴左贤王
【解析】 此诗是写战争的诗,以“烽”为题,意在表达战争的残酷。烽火传千里,边关战事不断,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边塞的形势,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宁的渴望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答案】 译文: 夕烽传递着战报,千里之内都能看到烽火连天。 烽火冲天映照着苍茫的山岭,使夜色更加昏暗;烽火照亮了边塞的道路,使寒气更甚。 全国上下专心致志地关注这烽火,希望它早日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