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骑乘秋入,边烽列障开。
移时传雁塞,发处认龙堆。
火势侵云直,军声动地来。
呼韩知有备,不敢过轮台。

【注释】

边烽:边防烽火。

虏骑:指入侵的敌骑。

乘秋入:趁秋天到来时进入。

边烽列障开:边防的烽火台已经打开,用以报警。障,这里作动词,即“设”的意思。

移时传雁塞:经过一段时间,雁群才飞过雁塞。雁塞是古代边境上的一座关隘。

发处认龙堆:从远处望去,能辨认出龙堆山。

火势侵云直:战火蔓延到天上,直冲云霄。

军声动地来:军中鼓角声震动大地。

呼韩:指汉宣帝刘病已。他曾任车骑将军、匈奴左贤王,曾与匈奴单于相拒于车师前部。后来因匈奴单于诈降,诱杀其妻儿,并进兵攻击车师,刘病已率部迎击,匈奴败退。

有备:有防范。

轮台:汉代西域都护府所在地。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防将士守边备战的诗。诗人以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秋夜边关的严峻景象和戍边的紧张气氛。全篇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充分体现了盛唐时期诗歌的艺术特色。

首联写秋夜边关的形势。“虏骑乘秋入”,写敌骑乘着秋天到来时进入了边关;“边烽列障开”,写边关的烽火台已经打开了。“边烽”是古代边疆报警的一种信号装置,这里借指边关。“虏骑”指的是入侵的敌骑。“乘秋”是说敌人趁着秋天来临的时候,大举入侵我国边境地区。“列障开”意思是边关的烽火台已经打开了,用来向朝廷报告敌情。这两句话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颔联写敌情和战事。“移时传雁塞”,意思是经过一段时间,雁群才飞过雁塞;“发处认龙堆”,意思是从远处看去,能辨认出龙堆山。“移时”、“发处”都是形容时间很长的样子,突出了战事之久。“雁塞”和“龙堆”都是古代地名。“雁塞”是古代边境上的一座关隘,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南一带;“龙堆”是古代沙漠中一条长河的名字,位于今新疆吐鲁番盆地西面。这两句诗写出了敌军入侵的时间之长,战事之久,以及我军对敌军的警惕和戒备,表现了守边将士的严明纪律和高度警觉性。

颈联写战斗场面。“火势侵云直”,意思是战火蔓延到天上,直冲云霄;“军声动地来”,意思是军中鼓角声震动大地。这两句诗把战场气氛渲染得非常热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和听觉感受。“火势”、“侵云”都是夸张的说法,用来形容战争的规模之大和激烈程度之高。这两句话通过描绘战斗场景,进一步突出了边关战争的紧张和激烈。

尾联写敌情和我军对策。“呼韩知有备”,意思是知道我们防备得很好,不敢贸然发动进攻;“不敢过轮台”,意思是不敢越过轮台去侵犯我们的领土。“呼韩”是古代对汉朝的一个称呼。这两句诗写出了敌军的畏惧和畏缩,也表现了我军守边的严密和威武。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边关将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守国土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关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