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霜凋不尽,野烧亦何为。
大漠连天远,平沙失路歧。
青归胡后冢,白没李陵碑。
久戍王孙老,归期总未知。
注释:
边草:指边疆上生长的草木。
秋霜凋不尽:意思是即使到了秋天,寒霜也未能使边草凋枯。
野烧亦何为:意思是即使野外的火把也被烧毁了,又有什么作用呢?
大漠连天远:大漠辽阔无边。
平沙失路歧:平沙无际,不知道路在哪里。
青归胡后冢:指汉将李陵墓,在今陕西榆林县东北。
白没李陵碑:指汉将李陵的墓碑,在今陕西延安市北。
久戍王孙老:长期驻守边疆的王孙都已老去。
归期总未知:回家的期限总是不明确。
赏析:
《塞下曲·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边地荒凉、士卒生活的艰苦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加雕琢,却能以简炼的语言表现深刻的主题。
第一句“边草”起兴。“秋霜”点明时令和天气,“秋霜凋不尽”,说明边地草本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野烧亦何为?”野火虽被焚毁,但草原上的草木并未枯萎,表现出边民们顽强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第二句写边塞风光的壮阔,“大漠连天远”突出了边关地势的险要和空旷辽远。第三句写边塞的荒芜景象,“平沙失路歧”既写出了边塞的荒僻,也暗示出战事的频繁。第四句写边塞荒凉与中原繁荣的对比。最后一句用典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给边关人民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透露出诗人内心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