牂牁西去水,千里共烽烟。
世事已如此,孤怀空复然。
定趋衡岳路,或到夜郎天。
弭节知何处,音书为一传。
寄怀诗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牂牁西去水,千里共烽烟。”
- 牂牁:古代西南地区的一条河流。
- 西去水:形容河流的流动方向是向西。
- 烽烟:古代边防报警用的信号,这里指战争或边境上的紧张局势。
- 译文:沿着牂牁河向西流去的水,与连绵不绝的烽火相连。
- 注释:牂牁,古代西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西去水,指沿着河流向西的水流。烽烟,古代边防报警时使用的烟雾信号。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边远地区战火不断、国境线漫长的景象,通过“水”和“烽烟”这两个意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第二句:“世事已如此,孤怀空复然。”
- 世:世界;
- 事:事情,指国家大事;
- 此:如此,指前面提到的战争和动荡局面;
- 如:如同;
- 复然:再次出现,指内心的感慨。
- 译文:国家的大事已经是这样的,而我的心仍然感到茫然无措。
- 注释:世事,这里泛指国事、天下大事。如此,指前文所述的国家大事。复然,表示内心的迷茫和不安。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在乱世中深感孤独和无助的情感。
第三句:“定趋衡岳路,或到夜郎天。”
- 定:确定,指未来;
- 衡岳:衡山的别称,位于中国湖南省;
- 路:道路;
- 夜郎天:夜郎国的领地,传说中位于今天的贵州一带。
- 译文:我确定会走向衡山的道路,或许还会到达夜郎国的疆域。
- 注释:衡岳,指衡山山脉,古代被视为南岳。夜郎天,指传说中的夜郎国所在地。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行动方向的确定性和探索未知的冒险精神。通过提到衡山和夜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第四句:“弭节知何处,音书为一传。”
- 弭节:停止行驶以等待过路的人或事物;
- 知:知道;
- 何处:哪里;
- 音书:消息;
- 为一传:被传递出去。
- 译文:我不知道应该停在哪里,只能通过消息来了解外界。
- 注释:弭节,停下车辆等行人或事物。知,知道。何处,哪里。音书,消息。为一传,被传播出去。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外旅行时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孤独感,以及通过与他人沟通来获取信息的需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