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友人道中作

寒塘梅节忆招携,十里山程信杖藜。
独客路迷残雪里,故人家住乱峰西。
孤烟发处茅檐出,黄犊归时返照低。
垂兴不知筋力倦,拟将清话到鸣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友人道中作》是明代诗人岑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在前往友人居所的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所思所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岑徵,字金纪,号霍山,南海人,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迁,曾在崇祯年间成为诸生,后因国事鼎革而隐退。他游历四方,写下了许多怀古吊今之作。
  • 诗歌风格:岑征以其刚直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闻名于世。他的诗作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具有深沉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
  1. 诗句解析
  • 寒塘梅节忆招携: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寒冷的冬日里,回忆起与友人们一起赏梅的情景。梅花在冬季绽放,象征着坚韧和高洁,而“忆招携”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十里山程信杖藜:这里的“十里山程”,意味着漫长的山路。诗人手持拐杖,步履维艰,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艰辛。
  • 独客路迷残雪里:独自旅行的诗人在冰雪覆盖的路上迷失了方向。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在孤独中对未知的恐惧和对自由的向往。
  • 故人家住乱峰西:诗人遇到了一个住在乱石堆砌的山峰西麓的人家。这里的“乱峰西”可能指的是险峻的山峰,暗示了旅途的艰难。
  • 孤烟发处茅檐出,黄犊归时返照低:在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座茅草屋的轮廓;当黄昏时分,黄犊归来,太阳的光芒变得柔和。这些细节描写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垂兴不知筋力倦,拟将清话到鸣鸡:尽管旅途劳顿,但诗人仍兴致勃勃,准备在鸡叫之前,与友人们畅谈心中所思所感。这里的“垂兴”指诗人感到疲倦却仍保持清醒,“清话”则意味着轻松愉快的交流。
  1. 文学价值和影响
  • 艺术手法:岑征的《访友人道中作》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形式,通过平实的语言和具体的景物描写,传达了深厚的情感。诗中的对仗工整,用词精准,体现了诗人较高的文学素养。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所见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态度的豁达。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不仅仅是对风景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访友人道中作》是一首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诗作。它不仅是对个人旅途经历的记录,也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人的艺术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