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梁生

幽居性不喜宾客,杜门焚香调水墨。
闲来欹枕时作梦,梦同宋玉游九泽。
归来萧疏见子猷,柴荆更向渊明入。
醒来一段冷香风,玉兰衣兮琅玕骨。
吾于梁生何所遗,聊此数行寄恍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梁先辈》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生平
  • 基本资料:齐己,唐代僧人,俗名胡德生,湖南长沙宁乡县塔祖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他自号衡岳沙门,晚年自号为“江之南、汉之北,缁儒业缘情者,靡不希其声彩”。
  • 文学贡献:齐己的诗作多表现登临题咏和酬唱赠别,风格以清润平淡而不失高远冷峭见称,他的诗歌在唐末五代时期影响甚广,有诗集《白莲集》和《风骚旨格》等著作传世。
  1. 诗歌原文
  • 原文内容:慈恩塔下曲江边,别后多应梦到仙。时去与谁论此事,乱来何处觅同年。陈琳笔砚甘前席,角里烟霞待共眠。爱惜麻衣好颜色,未教朱紫污天然。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点:此诗采用了平仄相间、对仗工整的古典诗歌形式,语言精炼而意蕴深远。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人文情感的表达,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精湛的艺术造诣。
  •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描绘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的“陈琳笔砚”和“角里烟霞”等意象,也寓意着诗人在出家后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愿望。
  1. 写作背景
  • 创作时间: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推测应为唐代晚期。
  • 创作地点:具体地点虽无确切记载,但考虑到诗人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可以推测是在他出家前或归隐后的生活环境中所写。
  1. 历史评价
  • 后世评价:虽然关于这首作品的具体评析和解读在历史上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它无疑是齐己诗作中的代表作之一,深受后人的赞赏和传颂。
  • 文化意义:《寄梁先辈》不仅在唐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的体现。
  1. 相关作品
  • 其他作品:《全唐诗》中收录了齐己的十卷诗作,这些作品涵盖了他的大部分诗作,其中就包括了这首《寄梁先辈》。
  • 文学地位:齐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也展示了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寄梁先辈》作为唐代著名诗人齐己的代表作品之一,无论是从文学价值、历史背景还是艺术成就来看,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的。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和欣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氛围和诗人的个人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