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溪酌酒

寂寞秋心病后知,谁寻踪迹到东篱。
溪声入竹交相答,鹤影窥人两自疑。
客思惹多衰芳岸,吟魂销尽夕阳枝。
一缶桑落宁辞醉,或者风流亦在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霜溪酌酒》是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诗人何巩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何巩道,广东香山人,字皇图。明诸生,入清后未仕。他的诗作多表现出故国之思,是明代杰出的派诗人之一。

  2. 诗歌内容

  • 开头:首句“寂寞秋心病后知”表达了在疾病后感受到的孤独与凄凉。
  • 中间:“谁寻踪迹到东篱”描绘了诗人寻找旧友或旧地的场景,暗示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 中间部分:“溪声入竹交相答,鹤影窥人两自疑”通过自然声音和动物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不安。
  • 结尾:“客思惹多衰芳岸,吟魂销尽夕阳枝”反映了诗人因思乡之情而感到衰老,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消逝。
  • 最后:“一缶桑落宁辞醉”表现了诗人即使面对困境也不愿放弃的决心,“宁辞醉”可能意味着他宁愿沉醉于自己的理想中也不愿屈服现实。
  1. 文学价值:《霜溪酌酒》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还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这首诗成为研究何巩道及其时代背景的重要文献。

《霜溪酌酒》不仅是何巩道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也是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状态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