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坐西山草堂旧感

雨晴荒院有春灯,照入西山路几层。
屋暖渐低鸡树月,石寒犹响马蹄冰。
新愁绿酒酣千日,往事红灰化五陵。
不用更歌金管曲,十年王谢半为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夕坐西山草堂旧感》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明代诗人何巩道创作。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元宵节夜晚,独自一人漫步于西山草堂,感受着雨后春天的美景及岁月流转带来的新愁与往事。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诗歌全文:雨晴荒院有春灯,照入西山路几层。屋暖渐低鸡树月,石寒犹响马蹄冰。新愁绿酒酣千日,往事红灰化五陵。不用更歌金管曲,十年王谢半为僧。

  2. 诗句解析

  • 雨晴荒院有春灯:描述了元宵夜雨后的庭院中,春灯闪烁,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 照入西山路几层:春灯的光辉映照在曲折蜿蜒的西山路,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 屋暖渐低鸡树月:夜晚气温逐渐降低,月光下的鸡树显得格外宁静。
  • 石寒犹响马蹄冰:虽然已是初春时节,但山石依然冰冷,马蹄声在寂静中尤为清晰。
  • 新愁绿酒酣千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种种忧愁如同绿酒一般,长时间沉醉不消。
  • 往事红灰化五陵:昔日辉煌如红灰一般消散,只留下五陵的遗迹。
  • 不用更歌金管曲:不再需要高歌《金管曲》,意味着过去的繁华已成过往。
  • 十年王谢半为僧:王、谢两大家族曾经的荣华富贵如今只剩下一半人成为了僧人。
  1. 作品背景:这首诗是明末清初的作品,何巩道通过描绘元宵节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既有对往昔荣光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生活无奈的感叹。

  2.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色彩,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 语言简练:何巩道在这首诗中运用简洁的语言,通过精炼的句式和词汇,传达出深刻的哲理。
  • 情感真挚: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内心的酸甜苦辣。

《元夕坐西山草堂旧感》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赞美之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