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店驿

下车逢驿吏,未诉泪交颐。
禄薄怜家远,途冲苦地疲。
轩车谁体恤,马户半流移。
近复开东路,催呼并一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店驿》是一首明代李孙宸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李孙宸,明代诗人,字伯襄,号庄吉,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他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中进士,后担任南京礼部尚书等职,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官员和文学家。
  1. 作品原文
  • 下车逢驿吏,未诉泪交颐。
  • 禄薄怜家远,途冲苦地疲。
  • 轩车谁体恤?马户半流移。
  • 近复开东路,催呼并一时。
  1. 主题内容
  • 旅途艰辛:诗中描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遭遇,如“未诉泪交颐”表达了旅途劳顿和孤独感。
  • 对不公的控诉:“轩车谁体恤?马户半流移。”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奈与辛酸,表达了对当时官场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
  • 希望改变:最后,“近复开东路,催呼并一时”透露出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希望能有所改变,让所有人都能受到应有的关怀。
  1. 艺术风格
  • 简洁明了:《大店驿》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传达了深刻的主题思想。
  • 情景交融:诗中的景色描绘与人物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1. 文学价值
  • 历史见证:《大店驿》记录了明末清初的社会情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 情感表达: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它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批判态度,是明代诗歌艺术的典范之作。
  1. 后世影响
  • 被广泛传颂:《大店驿》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还被后世学者研究和传颂,成为了解明代文化的重要文献。
  • 激发创作灵感:李孙宸的这首作品激励了许多后来的文人墨客,他们在创作时常常借鉴其中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
  1.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现实:通过这首诗,可以了解到明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公现象,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现状。
  • 促进文化交流:这首诗的传播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不同朝代、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1. 现代评价
  •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在现代文学创作中,许多作家会从传统诗歌中汲取营养,以创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大店驿》就是这种传统与创新结合的典范。
  • 情感共鸣: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于旅行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有共鸣,这使得《大店驿》在现代仍然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

《大店驿》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通过简单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是理解和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