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春将暮,俄过三月三。
草谁怜益母,花自媚宜男。
乍到寻巢燕,初眠上箔蚕。
新茶与新笋,乡味忆江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忽忽春将暮,俄过三月三。
草谁怜益母,花自媚宜男。
乍到寻巢燕,初眠上箔蚕。
新茶与新笋,乡味忆江南。
《三月四日即景》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大自然的变化,以及作者对这种变化的感慨之情。
首联“三月草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描绘了春天里草木的变化,从寒冷的冬季过渡到温暖的气候,开始生长繁茂。颔联“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描写了杨花飘落,杜鹃鸟的叫声传来,暗示着春天即将过去,龙标的春天也将结束。颈联“随风直到夜郎西,几行归塞尽,独恨无家处。”描绘了风将杨花吹到了夜晚的龙标,而归途中的行人已寥寥无几,只剩下无尽的孤独感。尾联“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则表达了作者将自己的忧愁寄托在明月上,希望它能传达给远离家乡的亲人朋友。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