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龚廉使并虚谷佥宪

秋鸿春燕各西东,回首天涯一病翁。
晚岁悬车应愧我,明时揽辔最推公。
才名未许张纲擅,清德惟期赵抃同。
从此雪山知更重,群贤风裁两争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龚廉使并虚谷佥宪》是明代诗人李昌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昌祺,字昌祺,号运甓漫稿,生于明洪武初年(约1360年),卒于弘治十二年(约1499年)。江西省庐陵(今吉安市)人。李昌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上曾有多位进士及举人。他的家族世代以儒学传家,李昌祺自幼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
  • 永乐二年,李昌祺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在参与编纂《永乐大典》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出色的文学天赋。之后,他历任吏部郎中、广西布政使等职,但因政治原因被贬。洪熙元年,他得以复出,历任河南布政使、河南按察使等职。然而,他在任内仍保持着清廉的作风,直至晚年才隐退。
  1. 诗歌原文
    秋鸿春燕各西东,回首天涯一病翁。
    晚岁悬车应愧我,明时揽辔最推公。
    才名未许张纲擅,清德惟期赵抃同。
    从此雪山知更重,群贤风裁两争雄。

  2. 作品鉴赏

  • 全诗通过对秋天飞鸟和春天燕子的描写,引出诗人自己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秋鸿春燕各西东”,意味着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第二句“回首天涯一病翁”则表达了诗人晚年的孤寂与无助。
  • 第三联“晚岁悬车应愧我,明时揽辔最推公”中,诗人自称“晚岁悬车”,暗示了自己晚年的清贫与退隐;而“明时揽辔最推公”则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的关心与期待,希望自己能像张纲一样有才干,像赵抃一样清廉。
  • 第四联“从此雪山知更重,群贤风裁两争雄”中,诗人提到了“雪山”,可能是指某种艰难或考验,表明诗人对未来充满忧虑。最后两句“群贤风裁两争雄”则是对整个官场风气的一种反思和评说,表达了他对于官场争斗和权力斗争的担忧。
  1. 写作背景
  • 《寄龚廉使并虚谷佥宪》的创作背景与李昌祺的生活经历紧密相连。作为一位经历过仕途起伏、被贬谪的官员,他对官场的权力斗争和道德沦丧有着深刻的感受。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1. 艺术特色
  • 《寄龚廉使并虚谷佥宪》在艺术上展现了李昌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首先,他在诗中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感情,如“秋鸿春燕”既是自然的意象,又是诗人心境的象征。其次,他在诗句间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如“晚岁悬车应愧我”与“明时揽辔最推公”形成鲜明的对照,既展示了诗人的谦逊与自省,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的责任感。最后,他在语言上追求精炼而不失深意,如“才名未许张纲擅”和“清德惟期赵抃同”都是对历史人物的引用,既体现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也表达了他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寄龚廉使并虚谷佥宪》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作者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而且在艺术上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是李昌祺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作,也是研究明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