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州学观汉碑

崔嵬雉堞启重关,学舍荒凉礼殿闲。
孔壁已倾尘半掩,汉碑犹在字将残。
庭槐入夏当窗绿,野藓经春上砌斑。
镌泐至今馀古意,摩挲竟日不知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济宁州学观汉碑》是明代李昌祺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其内容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崔嵬雉堞启重关,学舍荒凉礼殿闲。
    孔壁已倾尘半掩,汉碑犹在字将残。
    庭槐入夏当窗绿,野藓经春上砌斑。
    镌泐至今馀古意,摩挲竟日不知还。

  2. 诗歌鉴赏

  • 主题表达:《济宁州学观汉碑》这首诗歌通过描写汉碑的残破和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 艺术手法:李昌祺运用了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汉碑的沧桑感以及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之情,通过对汉碑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岁月变迁的无奈。
  • 情感表达: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关切,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个人的情怀和志趣。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明朝时期,国家政治较为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的创作活动更为活跃,文学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 个人经历:李昌祺作为明代的一位文学家,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他的这首《济宁州学观汉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济宁州学观汉碑》不仅展示了李昌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精湛的文学技巧,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成为了研究汉代文化和书法艺术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