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室

杨家住在南山侧,不种棠梨惟种柏。
棠梨开落易衰荣,柏也亭亭色镇青。
屈曲灵根蟠厚地,崔嵬钜干拂高冥。
天风乍起生竽籁,撼屋惊涛忽澎湃。
雷霆白昼走蛟鼍,云雾中宵见光怪。
良材自有神明扶,下视凡木皆庸奴。
狄门桃李敢争艳,田氏荆花差可徒。
杨郎爱之如爱宝,四季俱宜夏尤好。
赤日行天暑不知,清阴覆地凉偏早。
孔明庙前根久枯,御史台中树亦无。
何似君家书屋外,萧萧寒翠两三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柏室》是明代李昌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下面将具体介绍文学作品《柏室》:

  1. 创作背景及内容概述
  • 生平经历:李昌祺,明江西庐陵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他历任吏部郎中、广西布政使等职,曾因弹劾不法官员而受贬谪,后在河南布政使任上积极改革,深受百姓爱戴。
  • 诗歌风格:《柏室》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柏树的喜爱及其象征意义。诗中通过对比棠梨(常绿树种)与柏树(落叶乔木)的生长特点,突出了柏树亭亭玉立、四季常青的特质,体现了柏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1. 艺术成就
  • 语言运用:李昌祺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对柏树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崇敬以及对生命无常的认知。同时,诗歌中“良材自有神明扶,下视凡木皆庸奴”的句子,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柏树独特价值的认识,也反映了他对普通事物缺乏生机的态度。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谐的情感。李昌祺通过描写柏树,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寄托的人生态度,这种精神在当代依然具有深刻的共鸣。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李昌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赢得了一席之地。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 后世评价:李昌祺的诗歌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其作品多次被后人引用和传颂,成为研究明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柏室》作为李昌祺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因其精湛的艺术表现而值得赞赏,更因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历史意义而被后世所传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