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住在南山侧,不种棠梨惟种柏。
棠梨开落易衰荣,柏也亭亭色镇青。
屈曲灵根蟠厚地,崔嵬钜干拂高冥。
天风乍起生竽籁,撼屋惊涛忽澎湃。
雷霆白昼走蛟鼍,云雾中宵见光怪。
良材自有神明扶,下视凡木皆庸奴。
狄门桃李敢争艳,田氏荆花差可徒。
杨郎爱之如爱宝,四季俱宜夏尤好。
赤日行天暑不知,清阴覆地凉偏早。
孔明庙前根久枯,御史台中树亦无。
何似君家书屋外,萧萧寒翠两三株。

柏室

杨家住在南山侧,不种棠梨惟种柏。

棠梨开落易衰荣,柏也亭亭色镇青。

屈曲灵根蟠厚地,崔嵬钜干拂高冥。

天风乍起生竽籁,撼屋惊涛忽澎湃。

雷霆白昼走蛟鼍,云雾中宵见光怪。

良材自有神明扶,下视凡木皆庸奴。

狄门桃李敢争艳,田氏荆花差可徒。

杨郎爱之如爱宝,四季俱宜夏尤好。

赤日行天暑不知,清阴覆地凉偏早。

孔明庙前根久枯,御史台中树亦无。

何似君家书屋外,萧萧寒翠两三株。

【注释】

  1. 柏:柏树,常绿乔木,木材坚硬、耐腐。
  2. 杨家:指杨姓人家的居所。
  3. 南山侧:南山边,指山麓或山林。
  4. 棠梨:梨树种类之一,多生长于山坡上。
  5. 亭亭:形容树木笔直而高大。
  6. 灵根:比喻树木的根部有神奇的力量。
  7. 崔嵬:高大、雄伟。
  8. 竿籁(yuè):古代乐器竹制的管乐器。
  9. 蛟鼍(zhuó tú):传说中龙类水兽的一种,泛指能引发洪水的巨兽。
  10. 光怪:奇异的景象和事物。
  11. 神明:这里指神灵。
  12. 庸奴:平庸无用的仆人。
  13. 狄门:地名,可能指代某处名胜古迹。
  14. 田氏:地名,可能指代另一处名胜古迹。
  15. 萧萧:形容树叶稀疏摇曳的样子。
  16. 书屋外:指书房外的景色。
  17. 萧瑟:形容秋天风吹叶声凄厉。
  18. 暑天:夏天的天气。
  19. 清阴:凉爽的树荫。
  20. 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字,此处借指诸葛亮的故居或祠堂。
  21. 久枯:长时间枯萎。
  22. 御史台:官署名,唐代设置的监察机构。
  23. 差可:勉强可以。
  24. 萧萧寒翠:形容树木枝叶稀疏,显得寒冷而苍翠。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杨家宅园风景的诗,通过对柏树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自然美感,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首句“柏”字点明了主题,接下来通过描绘柏树的生长状态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展现了柏树的独特魅力。柏树因其坚韧不拔的特性而被赋予崇高的地位,象征着坚贞不渝的精神。柏树不仅能够抵御风雨、傲然挺立,更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形态为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第二句“亭亭”一词形容了柏树挺拔的姿态,给人一种高洁孤傲的感觉。接着诗人以“色镇青”来描绘柏树的颜色,既突出其青翠欲滴的特点,也暗示了它所散发出的生命力与坚韧。柏树的生命力强大,即使面对狂风暴雨也岿然不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

第三、四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柏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柏树生长在厚重的土地上,其根系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仿佛是大地的一部分。而它的枝干则直冲云天,与周围的山峰相呼应,展现出一幅壮丽的画面。这里的“天风”与“雷鸣”“蛟鼍”等自然景象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动感与生命力的自然画卷。

第五、六句转向对柏树声音的描绘。当风吹过时,柏树会发出如同竽籁般的声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而柏树在狂风中的摇摆,则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壮观场景——惊涛拍岸,波澜壮阔。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柏树的坚韧不拔,还传达了一种与自然抗争到底的决心。

第七、八句转而描述了柏树与雷电、云雾等自然现象的关系。柏树在雷电交加的白天依然顽强生长,而在云雾缭绕的夜晚则显得神秘莫测。这里的“光怪”一词,既形容了柏树在夜色中若隐若现的美丽景象,又暗示了自然界的神奇与变幻无常。

第九、十句转向对柏树本身的赞美。柏树拥有神明般的力量,即使是平凡的树木也无法与之相比。诗人将柏树比作高贵的“良材”,表达了对其品质的极高评价。同时,诗人也指出,尽管其他树木也会在春夏两季茂盛生长,但只有柏树能在炎热的夏日里保持清凉,这种独特的适应性让它更加显得珍贵。

最后几行则转向对杨家的庭院景观进行描述。诗中提到杨家院内有几棵柏树,它们在萧瑟的秋风中依然保持着翠绿的色彩。这样的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对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柏树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理想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