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蛩吟

西风院落无人语,白露泠泠滴秋宇。
仰见月明河汉高,咿轧哀蛩弄机杼。
咿轧咿轧机杼鸣,绮窗飞度玉梭轻。
同声合奏思无限,万绪千端织不成。
芳兰夕气浮金井,宝鸭沉烟翠衿冷。
荡子从军去不归,妾身抱恨愁孤影。
此时此夜闻此声,更长梦短难为情。
银缸暗击玉钗碎,锦瑟斜移金雁横。
金雁斜横飞不起,漫索余音满人耳。
梨云化作阳台梦,家书望绝湘江鲤。
湘江水流东复深,荡子不归劳妾心。
故将鲛人万斛泪,写入哀蛩肠断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哀蛩吟》是汪广洋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表达了秋天夜晚的静谧与凄凉。以下是对《哀蛩吟》的介绍:

  1. 原文内容:原文如下:“西风院落无人语,白露泠泠滴秋宇。仰见月明河汉高,咿轧哀蛩弄机杼。咿轧咿轧机杼鸣,绮窗飞度玉梭轻。同声合奏思无限,万绪千端织不成。”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深秋季节的院落景象。西风吹过,寂静无人,只有清凉的白露在秋天的天空中洒落;抬头仰望明亮的月光,高悬的河汉星辰映入眼帘。此时,蟋蟀发出悲切的鸣叫声,似乎在织布机上弹奏出悲伤的旋律。这一系列的描写不仅勾勒出了秋天的宁静,还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内心的感慨。

  2. 创作背景:关于《哀蛩吟》的创作背景,虽然具体资料较为有限,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以及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同时也可能蕴含着某种哲学或文学的思考。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样的作品往往与季节变换、自然景观以及个人情感紧密相连,是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桥梁。

  3. 鉴赏评价:《哀蛩吟》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简练而生动的笔触,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诗人通过对秋风、白露、明月等元素的描绘,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夜场景。诗中的“西风”、“月明河汉”、“蟋蟀”等意象,不仅营造出一种幽远、凄美的氛围,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哀蛩吟》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内涵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因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首诗,人们能够窥见古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