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喜高轩过,还惊短发催。
相看俱老大,相慰有归来。
浊酒家能酿,黄花手所栽。
今宵踏明月,莫惜醉中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乍喜高轩过,还惊短发催。
相看俱老大,相慰有归来。
浊酒家能酿,黄花手所栽。
今宵踏明月,莫惜醉中回。
《初度友人过饮》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作者介绍:李商隐,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他的诗歌以绮丽辞藻、幽深意境著称,擅长使用比兴手法和象征意象,作品广泛涉猎自然景观及历史故事等多种题材。
原文及翻译:原文“乍喜高轩过,还惊短发催。相看俱老大,相慰有归来。”表达了对朋友来访的喜悦与惊讶,以及因岁月流逝而产生的感叹。译文为:“忽然高兴听到高门大宅的人来了,却又惊讶地发现他们已显老态;看着朋友们都显得苍老了,我安慰他们不必在意,因为今晚能相聚就是最大的幸福。”
创作背景:据资料显示,《初度友人过饮》的创作背景不详。但考虑到李商隐在唐代的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中,其作品中常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和珍惜。
赏析:该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设置,传达出诗人对友人到来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时光匆匆的无奈感受。同时,诗人运用对比(如“乍喜”与“还惊”)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力度,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变化。
《初度友人过饮》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交流的载体。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