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清明

群山绕郭大江流,复作金陵浩荡游。
帝里歌钟行处是,人家垂柳映门幽。
微风竹树摇晴日,薄暮楼船散水洲。
莫谓花开还落去,曾相舞劝百杯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都清明》是明代李舜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原文:

  1. 创作背景和作者介绍
  • 创作背景:李舜臣,字懋钦,一字梦虞,号愚谷,又号未村居士,是明代山东乐安人。他于嘉靖二年中进士,曾历任户部主事、江西提学佥事等职,但在未履任之前即告罢官,后闲居二十余年。李舜臣一生酷爱读书,尤其对汉儒经学有深入研究,主张六书正误,著有《愚谷集》。他的诗歌多反映其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作者介绍:李舜臣的诗歌多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细腻描绘。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深受后世读者喜爱。
  1. 诗歌原文与赏析
  • 诗句解析:诗中“群山绕郭大江流,复作金陵浩荡游。”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南山水图景,群山环抱,长江水波流转,金陵(今南京)在此处被形容为浩荡,充满了壮阔之感。“帝里歌钟行处是,人家垂柳映门幽。”则进一步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宁静,歌钟声声中透露出都市的喧嚣,而柳影婆娑映照着静谧的家门。
  • 诗意理解:整首诗通过精细的描写,将大自然的美丽与城市生活的繁忙巧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间烟火气的感慨。李舜臣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时光流转的哲思。
  1. 历史与文化价值
  • 历史文化意义:《南都清明》不仅是李舜臣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明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这样的作品,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以及人们对自然的态度。
  • 教育价值:李舜臣的诗词在当代仍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南都清明》是李舜臣在明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学习,不仅能领略到古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哲理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