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更文章,山林隐德光。
青春贤者短,白发鄙夫长。
无后心不死,有琴人并亡。
润州如少润,玉树殒新霜。
挽韦大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韦大年》是明代诗人沈周创作的一首诗。
沈周作为“明四家”之一,在绘画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他不仅以诗闻名当代,而且其画在当时也备受推崇。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均值得深入探讨,这不仅关系到对沈周个人生平的了解,同时也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
诗歌的主题围绕“挽韦大年”,通过描绘其人其事,传达了作者对这位人物的敬仰和哀思。诗中既有对韦大年孝义品质的赞扬,也有对其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特别是诗句“青春贤者短,白发鄙夫长”和“润州如少润,玉树殒新霜”,更是将人物的命运与自然景象相融合,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进一步地,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悼念,也是对一种精神的颂扬。在明代社会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常常借诗文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沈周在诗作中融入了自己对理想、道德的追求,以及对生死、富贵的淡然态度,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挽韦大年》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展现了沈周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追求。诗中的用词精炼,意境深远,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美学特征。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人情世故以及生命哲学的独特见解。
《挽韦大年》不仅是沈周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明代文学、绘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重要文献资料。它不仅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色。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