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明古回雪中过莺湖有感

不复见安道,归哉空雪湖。
低云接清泪,远浪激长吁。
肮肮老博士,峥峥伟丈夫。
朝廷虚购玉,沧海实遗珠。
雄辩常翻口,衰痕未满须。
斯人竟微疾,我辈强孱躯。
一邑人皆愕,三年梦已殊。
妙篇留脍炙,还与不亡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明古回雪中过莺湖有感》是明代文坛巨匠张岱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深邃、意蕴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张岱(1597年-1679年),字宗子,号陶庵,又号蝶野,浙江绍兴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戏曲家、书法家和园林设计师,被后世誉为“江南才子”。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末年的动乱和清朝初期的社会变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作品。其中,《哭明古回雪中过莺湖有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作于明朝崇祯八年(1635年)秋天,当时张岱正处在仕途的低谷期,面临着朝廷的追捕和家庭的变故。在这首诗中,张岱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审美追求。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独自一人漫步在明古城遗址上的情景。他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流逝,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他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张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也传达了他对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