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有芳桂,耸立自孤生。
时当风露凄,顾发黄金荣。
翘处群植闹,悠悠扬德馨。
众秽岂不忌,气禀莫相能。
咏庭前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庭前桂》是明朝诗人沈周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沈周,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与文征明、唐寅并称为“吴门四家”。他擅长画山水、花卉、竹石,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对后世影响深远。《咏庭前桂》是他在文学领域的代表作品之一。
原文:《咏庭前桂》,全文如下:
庭前有芳桂,耸立自孤生。时当风露凄,顾发黄金荣。翘处群植闹,悠悠扬德馨。众秽岂不忌,气禀莫相能。注释译文: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庭院中一株桂花树的景象。诗中的“庭前”指的是作者居住的庭院,“芳桂”指庭院中盛开的桂花,“耸立自孤生”形容其独自生长,不依赖其他树木;“顾发黄金荣”则形容桂花在风露之下显得更加光彩夺目,犹如黄金一般珍贵。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桂花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通过对细节的捕捉和刻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性和画面感。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桂花在风中摇曳,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评析:沈周的《咏庭前桂》以其朴素无华的风格和深刻的意境,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诗中的桂花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了独立、坚韧和高洁的品质,这些品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尤为可贵。
除了《咏庭前桂》外,还有唐代白居易的《厅前桂》等文学作品也提到了桂树。此外,屈原的《离骚》、《九歌》和《远游》等篇中也有多次提到桂树,这表明桂树种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咏庭前桂》不仅是沈周个人的杰作,更是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一种独特诠释和文化传承。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崇高敬意,这种情怀在今天依然具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