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拉我游,浑似泛仙舟。
箫鼓风传曲,壶觞月满楼。
湖山青翠遍,烟雨绿荷稠。
地挹六桥暮,风回五月秋。
低花时度蝶,近水不惊鸥。
酒醉未归去,应知欲枕流。
钟明府邀酌鸳鸯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钟明府邀酌鸳鸯湖》是一首明代的诗歌,作者是李畅。该诗通过描绘钟明府在鸳鸯湖上的雅集活动,展现了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与友谊,同时借景抒情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从文学风格来看,这首诗歌属于典型的文人抒情之作。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人物活动和情感的细腻刻画,传达出一种高雅脱俗的审美情趣。这种风格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以及人际交往中的精神满足的重视。诗中的“箫鼓风传曲,壶觞月满楼”一句,不仅描述了场景的热闹,也体现了诗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艺术享受。
从艺术手法上讲,李畅的诗歌采用了典型的赋法,即通过直接的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在《钟明府邀酌鸳鸯湖》中,诗人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律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中的“知津亭”、“竹枝注音版”等元素,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此外,诗中的意象选择也十分巧妙,如“烟雨楼头月吐华”,既营造了宁静的氛围,又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从文化意蕴的角度来看,《钟明府邀酌鸳鸯湖》不仅是一次文人间的聚会,也是一次文化的盛宴。诗中的自然景色、人文情怀以及对于友情的歌颂,都体现了明代社会的生活情趣和文化风貌。通过这样的诗歌,可以窥见明代文人阶层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追求。
《钟明府邀酌鸳鸯湖》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文化风貌的重要文献。它通过简洁的文字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和研究明代文人生活和艺术创作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