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古汶洲寄陈夷仲

此地昔为别,经过倍怆颜。
人家平贴水,日影半衔山。
一雁来何处,扁舟去独闲。
殷勤江上鲤,寄信到松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古汶洲寄陈夷仲》是明代诗人李之世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李之世,字叔厚,号玉溪道人。他生活在明代,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曾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等职务。
  • 诗歌创作:李之世的诗歌多表现其政治抱负和个人情感,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在经过古汶洲时,对故乡、友人及自然风光的怀念和感慨。
  1. 诗歌原文
  • 此地昔为别,经过倍怆颜。
  • 人家平贴水,日影半衔山。
  • 一雁来何处,扁舟去独闲。
  • 殷勤江上鲤,寄信到松关。
  1. 诗歌解读
  • “此地昔为别”:诗人回忆起过去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怀旧和哀愁。这种情感的渲染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凄凉和感人,加深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 “经过倍怆颜”:这句诗直接描绘了诗人因经历而变得忧伤的情绪。诗人通过“经过”这一动作,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动荡和不安。
  • “一雁来何处”:这里运用了雁南飞的象征意义,暗示着离别的痛苦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思考。
  • “扁舟去独闲”:描述了一幅宁静的江上景象,诗人独自一人驾舟而行,显得格外悠闲。这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也反映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殷勤江上鲤,寄信到松关”:这句诗以动物(鲤鱼)作为信使,寓意着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问候和思念。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感世界。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友人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 语言优美:李之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有古诗的古朴之美,又不乏现代诗词的清新之感。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李之世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明代文化、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些诗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 教育价值:李之世的诗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经古汶洲寄陈夷仲》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感情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对于理解明代的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