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别子将

吾爱陶彭泽,出处皆草草。
动必求其全,俗人自缠扰。
吾尔廿年交,知子如余少。
爱子无俗情,俗情亦自好。
口常说隐沦,身复恋温饱。
蹉跎两不遂,此意各能了。
兹游计百日,日日同倾倒。
鼙鼓声动天,风涛势翻岛。
寝食间谈谐,赖以忘病恼。
不知分手路,只此阊门道。
经过虽有期,别怀自悄悄。
子归及桃花,六桥踏清晓。
别业在龙泓,泉石真可老。
我归百无欢,烧笋听春鸟。
秋风从子游,松阁为我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门别子将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关于明朝文人戴昭告别友人的场景描述。这一描述展现了当时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友谊的珍视。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吴门别子将:

  1. 人物背景
  • 戴昭是明朝中期的画家、书法家,与沈石田(周)、杨君谦(循吉)、祝希哲(枝山)等吴中名士成为了忘年之交。
  • 戴昭学业有成后,因离家已久,思家心切,计划告别诸师友启程返回安徽故里。当时从苏州去休宁的主要交通为水路,故必经吴江松陵,为了不使送别的人耽搁返回时间,他在垂虹桥畔作了告别。
  1. 作画题字
  • 尽管当时没有摄像、照相、录音等现代科技设备,但30余位吴门名贤以作画、题诗、题字的方式记录了他们的离别之情。
  • 这些作品反映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和对彼此的敬重。
  1. 文化意义
  • 吴门别子将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离别,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作画、题字等方式,这些文人将自己的情感和记忆转化为艺术作品,使得这段历史得以永久保存。
  1. 艺术价值
  • 吴门画派是中国明代中期的绘画派别,其代表人物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张宏等均为吴郡人,因此得名“吴派”。这些画作和题字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绘画技艺,也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1. 社会影响
  • 吴门别子将的故事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反映了明朝中期的社会风貌,也为后世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

吴门别子将是一个关于友情、文化艺术和历史传承的故事。它通过具体的事件展现了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这个故事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今天的一种启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真挚的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