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偕冯文儒梁不迁观竞渡珠江分得淮字

端阳雨过气清佳,载酒寻游一旷怀。
醒醉几人慰楚泪,烟波到处怨秦淮。
大招今古天谁问,薄咏沧浪趣可偕。
闻道湘灵捐佩褋,搴芳聊得共吾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日偕冯文儒梁不迁观竞渡珠江分得淮字》是明代诗人李之标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该诗作更为详细的介绍:

  1. 诗人简介
  • 生平事迹:李之标,字文度,号青竹园主人,新会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和官员。
  1. 诗歌原文
    端阳雨过气清佳,载酒寻游一旷怀。
    醒醉几人慰楚泪,烟波到处怨秦淮。
    大招今古天谁问,薄咏沧浪趣可偕。
    闻道湘灵捐佩褋,搴芳聊得共吾侪。

  2. 诗意解析

  • 端阳雨过后的清新:诗中“端阳雨过气清佳”形容端午节之后,空气变得更加清新宜人。这里的“端阳”指的是农历五月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 寻游与畅饮的乐趣:“载酒寻游一旷怀”描绘了诗人带着美酒,寻找一处开阔之地以释放心情的场景。这里的“旷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豁达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屈原的哀愁:“醒醉几人慰楚泪,烟波到处怨秦淮。”表达了对屈原忠君爱国精神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屈原在楚国被灭后,其悲愤化作汨罗江的水,而诗人也通过这样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哀伤与不平。
  • 对天地的感慨:“大招今古天谁问,薄咏沧浪趣可偕。”意味着尽管人们可能无法理解天地间的大道理,但诗人仍然享受与友人共同咏叹自然之美的乐趣。这里的“沧浪”指的是广阔的江河,而“薄咏”则是指浅显地吟咏。
  • 对湘灵的怀念:“闻道湘灵捐佩褋,搴芳聊得共吾侪。”描述了诗人听闻湘水女神捐去了她的佩饰,独自一人采摘芳香的花朵,并与朋友们一同分享这份快乐的情景。这里的“湘灵”指的是湘江之神,而“搴芳”则是采摘花朵的动作。
  1. 艺术特色
  • 简洁明快的语言: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没有冗长的描述,使得读者易于理解和共鸣。
  • 意境深远:虽然篇幅不长,但其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受。
  • 文化内涵丰富:诗中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端午节、屈原等,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1. 后世影响
  • 文学价值:《五日偕冯文儒梁不迁观竞渡珠江分得淮字》不仅是李之标个人创作才华的体现,也体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 文化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还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文化营养。这对于当代社会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价值。

《五日偕冯文儒梁不迁观竞渡珠江分得淮字》不仅展现了李之标作为一位文学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感悟,还体现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独特理解。这首诗不仅是明朝诗歌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