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蓑次陈公甫韵

采藤复采藤,日夕费斤斧。
制为身上蓑,人古衣亦古。
借问制者谁,白沙乃蓑祖。
冉冉绿蓑衣,萧萧白沙渚。
披蓑向江水,顾影还独语。
爱此勿轻捐,春江正多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藤蓑次陈公甫韵》是明代李东阳的著名诗作。以下是关于这首诗及其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李东阳,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人文情怀。《藤蓑次陈公甫韵》的创作背景可能受到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崇尚以及对于古代服饰文化的追忆。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之志。
  2. 艺术特色:《藤蓑次陈公甫韵》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著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美学的推崇。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日夕费斤斧”中的比喻,将制作蓑衣的过程比作砍伐木材,既形象又生动。而“冉冉绿蓑衣,萧萧白沙渚”则通过对色彩和声音的描写,增强了画面感和听觉效果。诗中还透露出一种孤寂和超然的情绪,通过对江水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李东阳的《藤蓑次陈公甫韵》是一首充满深意和美感的诗作。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尊重,还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