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子玄兼寄弱侯

我乃无归处,君胡为远游。
穷途须痛哭,得意勿淹留。
旅鬓迎霜日,诗囊带雨秋。
蓟门虽落莫,应念有焦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郑子玄兼寄弱侯》是明代李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而富有哲理的文学画面。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作者介绍:《送郑子玄兼寄弱侯》的作者是李贽,一位杰出的明代思想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李贽本人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号宏甫,又被称为温陵曙上等。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早年科举未中,后成为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并曾担任姚安知府。然而,他最终被诬陷并下狱,晚年在南北两地讲学,其影响力遍及后世。除了在学术和政治上有所成就,李贽还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著作,展示了他在文学和思想上的深厚造诣。

  2. 诗歌原文:《送郑子玄兼寄弱侯》全诗如下:
    我乃无归处,君胡为远游?穷途须痛哭,得意勿淹留! 旅鬓迎霜日,诗囊带雨秋。蓟门虽落莫,应念有焦侯。

  3. 诗歌赏析:首句“我乃无归处”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漂泊感。接下来的“君胡为远游?”则反映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中间两句“穷途须痛哭,得意勿淹留!”,深刻揭示了人生路上的起伏不定与适时的放弃。最后两句“旅鬓迎霜日,诗囊带雨秋”,以季节变换来象征人生的不同阶段,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旅途中的情景,更通过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

《送郑子玄兼寄弱侯》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李贽思想情感和人生哲学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欣赏到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内涵,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的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