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后一日庭前对菊因寄舍弟

重阳又一日,客子尚天涯。
大被连年别,东篱几度花。
浮云飞大漠,征雁去长沙。
欲寄江南信,何时可到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阳后一日庭前对菊因寄舍弟》是明代李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和其在文学上的价值:

  1. 作者简介
  • 李英,字少芝,顺德人。他的诗歌天赋得到欧大任的赏识,并被尊称为“青衣诗人”。欧大任去世后,李英归隐故乡,隐居龙津,以卖酒为生,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交往。他的诗作在当时广受欢迎,影响深远。
  1. 作品原文
    重阳又一日,客子尚天涯。
    大被连年别,东篱几度花。
    浮云飞大漠,征雁去长沙。
    欲寄江南信,何时可到家。

  2. 内容解析

  • 重阳又一日:表达了诗人重阳节后的孤独与远行之感。
  • 客子尚天涯:暗示了诗人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心情。
  • 大被连年别:描绘了作者多年离别家室的生活状态。
  • 东篱几度花:通过“东篱”这一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及其在孤独中寻求慰藉的情感。
  • 浮云飞大漠,征雁去长沙: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漂泊感和思乡之情。
  • 欲寄江南信,何时可到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未能及时寄出信件的遗憾和无奈。
  1. 文学价值
  • 艺术风格:该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 主题思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思念和希望,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离愁别绪主题。
  • 文化内涵:诗中的“东篱”、“南信”等元素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家的思念。
  • 历史地位:作为明代诗人李英的代表作品,此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明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李英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
  • 个人经历:李英的一生经历了从富贵到隐居的转变,这种经历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反映,使得其诗歌具有深刻的个人色彩。
  • 社会环境: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英的创作,使他的诗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心态。

《重阳后一日庭前对菊因寄舍弟》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五言律诗,也是李英个人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体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情感,还能深刻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