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尽南飞,山山落木稀。
乡关何处望,鞭弭几时归。
雪色催征骑,梅花点客衣。
新安江上水,莫遣送斜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鸿雁尽南飞,山山落木稀。
乡关何处望,鞭弭几时归。
雪色催征骑,梅花点客衣。
新安江上水,莫遣送斜晖。
《浮梁大雪过祁门》是一首明代诗人李英创作的古诗。
诗中“鸿雁尽南飞,山山落木稀”描绘了一个冬日景象,大雁南归,而山上的树木却稀疏地散落在寒冷的风雪之中。这种景象通常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中的“乡关何处望,鞭弭几时归”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归途的迷茫。
诗中的“雪色催征骑,梅花点客衣”则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辛与不易。雪花似乎在催促着行旅之人加快脚步,而梅花则在寒冷中绽放,为行者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韧与乐观。
“新安江上水,莫遣送斜晖”一句,可能寓意深长。新安江,即古徽州府治所在地的徽江,流经浮梁县(今属景德镇市)。这句诗可能在暗示,虽然诗人身处异乡,但心中的家国情怀并未因此而消减,他希望家乡的水土能够保佑自己,不要让自己在异乡度过余晖。
《浮梁大雪过祁门》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旅途艰辛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内涵。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也展示了他在逆境中的坚毅品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处世态度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