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日臣病书事

伏枕天涯病未消,乡心千里梦迢迢。
一帘疏雨春花尽,深锁柴门臣寂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伏日臣病书事》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明代李英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疾病中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春天消逝的感慨。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李英是明朝的一位诗人,他的生平资料不多,但他的作品确实存在。《伏日臣病书事》作为其代表作品之一,展示了李英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2. 诗歌原文:伏枕天涯病未消,乡心千里梦迢迢。一帘疏雨春花尽,深锁柴门臣寂寥。
  3. 诗歌注释:这首七言绝句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遵循了古典诗歌的格律要求。全诗以“伏”字开篇,描绘了作者因病卧床、思绪万千的情景。“病未消”与“乡心千里”形成对比,前者表达身体上的不适,后者则展现了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疏雨”与“春花”呼应,既点明了季节特点,又渲染出一种哀婉的氛围。最后一句“深锁柴门臣寂寥”,更是将个人的情感状态推向高潮,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孤独感。
  4. 作品赏析: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发现其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意味。特别是“一帘疏雨春花尽,深锁柴门臣寂寥”,这两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季节更替的自然景象,更通过“春花尽”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而“深锁柴门”则暗示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5. 创作背景:虽然关于《伏日臣病书事》的创作背景资料不多,但根据诗歌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在李英生病期间所作。当时他因病卧床,无法外出赏景或与人交流,因此借助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创作背景使得诗歌更加贴近作者的实际感受,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伏日臣病书事》不仅是李英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反思和独特见解。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价值,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