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香竹暗巫山曙。记宸游、空凝伫。疏疏雨自何来,霭霭云无处所。此日登台,当年荐枕,闻道佳期在朝暮。怎想像梦里、姚姬不管,深宫细腰苦。
侍臣宋玉偏能赋。动淫思、牵愁绪。岂知惆怅中宵,赢得悲哀万古。浪说神人,鸣鸾易返,又逢薄怒。今但有、杜宇啼红,花落高唐路。
神女·书高唐赋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神女·书高唐赋后》是一首由明末清初诗人沈谦创作的诗作。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背景:《神女·书高唐赋后》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诗人沈谦,字去矜,号东江子。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诗歌创作上颇有建树。《神女·书高唐赋后》的创作背景不详,但从其内容来看,应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或情感体验中完成的。
诗作原文:《神女·书高唐赋后》,这是一篇描写爱情悲剧的作品。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神女的形象,以及楚襄王与神女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对神女美丽、哀愁和离去时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一种悲壮的情感色彩。
主题内涵:诗中的“神女”象征着美好而不可企及的爱情,而“高唐赋后”则暗示了一种追求和失落的过程。诗中通过对楚襄王和神女之间爱情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悲伤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叹。
艺术特色:沈谦在这首诗中采用了典型的辞赋形式,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表达。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神女”、“杜宇啼红”、“花落高唐路”等,这些元素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神女·书高唐赋后》作为一首反映战国时期楚国爱情故事的古诗,不仅展现了沈谦高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爱情、美和悲凉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