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与张古松登峄山

高秋逢令节,空值客中身。
纵有登高兴,知无送酒人。
霜催南浦雁,烟黯隔江蘋。
莫折黄花看,羞君白发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与张古松登峄山》是明代诗人李时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1. 诗人介绍
  • 李时行,字长吉,号南郭生,江苏无锡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和诗人,尤其擅长诗歌创作。
  1. 诗歌原文
    高秋逢令节,空值客中身。
    纵有登高兴,知无送酒人。
    霜催南浦雁,烟黯隔江蘋。
    莫折黄花看,羞君白发新。

  2. 诗句解析

  • 高秋逢令节,空值客中身:这里描绘了作者在高秋这个时节,独自面对节日,感到孤独。”逢令节”表明这是特定的节日,而”空值客中身”则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无人相伴的寂寞。
  • 纵有登高兴,知无送酒人:尽管作者内心充满了对登山的喜悦,但因为缺少陪伴的朋友,无法享受到饮酒的乐趣。这里的”知无送酒人”反映了作者对这种情感缺失的遗憾。
  • 霜催南浦雁,烟黯隔江蘋: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如南浦的飞雁和隔江的蘋草,诗人传达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莫折黄花看,羞君白发新: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谦虚的态度,作者提醒对方不要因自己的白发而感到羞愧,同时表达了一种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1. 文化意义
  •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李时行个人的情感体验,也体现了明代文人的某种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诗人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微妙的联系,以及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 诗中的“霜催南浦雁”和“莫折黄花看”,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深刻认识。

《九日与张古松登峄山》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