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上天竺遂登诸峰绝顶

二仪肇开辟,山水相摩融。
南洲峭奇削,仙界敞神宫。
云端列莲座,竹外聆疏钟。
高僧皆驭鹤,金鼎尽蟠龙。
怀芳事幽讨,巇崄相追穷。
扪萝回石径,披雾凌苍空。
身被翠云服,手握青藜筇。
缥缈仙源接,纡萦云路通。
蹑足攀绝顶,群真杳来从。
振衣划然笑,鸾声落长松。
仰窥天阙近,象纬横西东。
俯瞰坤舆狭,巘崿纷嵷巃。
眺远云为地,乘虚步随空。
璚杖挺虚谷,玉蕊灿春丛。
璚津芬可挹,石髓会应逢。
近阅安期舄,遥企王乔踪。
玄机如可度,学炼此山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上天竺遂登诸峰绝顶》是一首描绘山水美景与宗教修行的古诗,由明代诗人李时行所作。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自然景观与宗教信仰的和谐统一,通过对自然山水的精细描写,传达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化与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二仪肇开辟,山水相摩融。
    南洲峭奇削,仙界敞神宫。
    云端列莲座,竹外聆疏钟。
    高僧皆驭鹤,金鼎尽蟠龙。
    怀芳事幽讨,巇崄相追穷。
    扪萝回石径,披雾凌苍空。
    身被翠云服,手握青藜筇。
    缥缈仙源接,纡萦云路通。

  2. 诗歌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嘉靖二十年,作者李时行,字少偕,广州府番禺人,曾任嘉兴县知事、南京兵部车驾主事等职。李时行的文学生涯颇为丰富,他遍游吴越、齐鲁名山,并留下了359篇诗文。其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风格各异,体现了他对不同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3.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李时行在创作中善于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同时反映出诗人的精神追求。
  • 语言简练:诗中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使得整首诗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易于读者理解与共鸣。
  • 象征手法:诗中的许多意象如“莲花”、“青藜”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尊崇以及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1. 思想内涵
  • 自然之美:李时行的诗句赞美了自然的原始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敬畏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 精神修行:诗中多次出现的“高僧”和“修道”主题,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于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静的向往。
  • 禅宗思想:通过对“莲花座”、“金鼎”等元素的描述,可以看出李时行深受禅宗教义的影响,强调内心的平和与超越。

《游上天竺遂登诸峰绝顶》是李时行以诗人的身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述,传达出一种追求心灵自由和宁静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颂扬,更是一次心灵深处的旅行,带领读者一同感受那份超越尘世喧嚣的宁静与纯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