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仪肇开辟,山水相摩融。
南洲峭奇削,仙界敞神宫。
云端列莲座,竹外聆疏钟。
高僧皆驭鹤,金鼎尽蟠龙。
怀芳事幽讨,巇崄相追穷。
扪萝回石径,披雾凌苍空。
身被翠云服,手握青藜筇。
缥缈仙源接,纡萦云路通。
蹑足攀绝顶,群真杳来从。
振衣划然笑,鸾声落长松。
仰窥天阙近,象纬横西东。
俯瞰坤舆狭,巘崿纷嵷巃。
眺远云为地,乘虚步随空。
璚杖挺虚谷,玉蕊灿春丛。
璚津芬可挹,石髓会应逢。
近阅安期舄,遥企王乔踪。
玄机如可度,学炼此山中。
游上天竺遂登诸峰绝顶
二仪肇开辟,山水相摩融。
南洲峭奇削,仙界敞神宫。
云端列莲座,竹外聆疏钟。
高僧皆驭鹤,金鼎尽蟠龙。
怀芳事幽讨,巇崄相追穷。
扪萝回石径,披雾凌苍空。
身被翠云服,手握青藜筇。
缥缈仙源接,纡萦云路通。
蹑足攀绝顶,群真杳来从。
振衣划然笑,鸾声落长松。
仰窥天阙近,象纬横西东。
俯瞰坤舆狭,巘崿纷嵷巃。
眺远云为地,乘虚步随空。
璚杖挺虚谷,玉蕊灿春丛。
璚津芬可挹,石髓会应逢。
近阅安期舄,遥企王乔踪。
玄机如可度,学炼此山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孙子,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人善画,尤其精通佛学,有《诗》《书》《礼记》《春秋》和老庄诸经著作多篇。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常称“王孟”,有《王右丞集》。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游览上天竺并登上诸峰绝顶时所见的景象。全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仙人生活的刻画,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译文
天地开辟之初就出现了二仪,山水相互磨砺融合在一起。
南面的小洲峭壁陡峭,仙界的门户敞开神宫。
云端上排列着像莲花般的座位,竹林外传来清悠的钟声。
所有的高僧都骑着白鹤,金鼎上盘旋着巨龙。
心中充满对芬芳之事的探寻,险峻的山路让人追得精疲力尽。
沿着藤蔓爬回石径,披着云雾飞越苍茫的天空。
身上穿着翠绿色的云服,手中握着青绿色的藜杖。
缥缈的仙境连接着,纡曲的山路通向远方。
踩着脚步攀登到绝顶,众仙真的出现在这里追随。
振衣大笑的样子非常洒脱,鸾鸟的声音落在长松树上。
仰望天空可以看见天门楼近在咫尺,天上星象横贯东西方向。
向下俯瞰可以看到大地狭窄,险峻的山峰众多参差不齐。
远望远处的云雾化作大地,空中虚无缥缈而无边无际。
拄着拐杖挺立在空旷的原野,晶莹的露珠灿烂如同春花。
晶莹的溪流芳香可口可以舀取,石头里的骨髓会应声而来。
最近看到安期真人的鞋子,遥远的思念着王乔的踪迹。
深藏其中的奥秘仿佛可以领悟,修炼于此山中就能达到目的。
赏析
此诗以游历天竺山为主题,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向往神仙世界的心境。诗人在游览过程中,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还感受到了仙界的独特氛围,这些景象激发了他的灵感,使他产生了对仙境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的“凌云”“跨壑”“披雾”“蹑虚”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登山的过程,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此外,诗歌中还有一些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如用“云服”“青藜杖”等物品象征自己的身份和追求,用“鸾声落长松”等意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