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韩宾仲悼亡

潇潇风雨蔽江津,闻尔归舟泪满巾。
却悟当年笔彩落,都缘无复画眉人。
忆初帘下牵衣别,犹见朱颜垂绿发。
岂期婺女遽还星,岂谓嫦娥遂奔月。
旧曾游处试相寻,飞尽繁花空绿阴。
妆阁尘生鸾镜掩,翠楼月落凤箫沉。
君家虽近朱明洞,从今空托梅花梦。
云母餐来事已虚,黍珠炼就成何用。
忆君挟策干明主,只道香闺聊暂处。
谁知未遂鸿鹄志,一旦先摧凤皇侣。
罗浮山下觅泉门,闻有孤鸾夜夜翻。
紫玉定怜韩重在,名香谁为返芳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为韩宾仲悼亡》是明代李云龙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友韩宾仲的深切怀念和哀伤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李云龙,明代文学家,以创作七言古诗闻名于世。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2. 诗歌原文:潇潇风雨蔽江津,闻尔归舟泪满巾。却悟当年笔彩落,都缘无复画眉人。忆初帘下牵衣别,犹见朱颜垂绿发。岂期婺女遽还星,岂谓嫦娥遂奔月。
  3. 诗歌解析:此诗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江风瑟瑟的画面,通过风雨的阴霾与诗人听闻韩宾仲归舟归来时的泪水相映成趣,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诗人通过回忆与韩宾仲初遇时的情景——帘下牵手别离,以及韩宾仲依旧保持着年轻时的风采,暗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诗中最后两句“岂期婺女遽还星,岂谓嫦娥遂奔月”运用了神话传说的元素,表达了对韩宾仲突然离去而留下空缺的惋惜之情,同时也隐含了对逝去时光无法追回的哀叹。

《为韩宾仲悼亡》不仅是明代文人李云龙情感表达的载体,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珍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及其文化内涵,进一步领悟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味与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