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风雨蔽江津,闻尔归舟泪满巾。
却悟当年笔彩落,都缘无复画眉人。
忆初帘下牵衣别,犹见朱颜垂绿发。
岂期婺女遽还星,岂谓嫦娥遂奔月。
旧曾游处试相寻,飞尽繁花空绿阴。
妆阁尘生鸾镜掩,翠楼月落凤箫沉。
君家虽近朱明洞,从今空托梅花梦。
云母餐来事已虚,黍珠炼就成何用。
忆君挟策干明主,只道香闺聊暂处。
谁知未遂鸿鹄志,一旦先摧凤皇侣。
罗浮山下觅泉门,闻有孤鸾夜夜翻。
紫玉定怜韩重在,名香谁为返芳魂。

诗句:潇潇风雨蔽江津,闻尔归舟泪满巾。

译文:潇潇风雨遮江口,听闻你乘舟归来我眼泪涟涟。笔彩落尽都因画眉人已逝。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潇潇风雨蔽江津:“潇潇风雨”形容风雨之大,而“蔽江津”则形象地描绘了雨水覆盖了整个江口的景象,给人一种风雨交加、气氛紧张的感觉。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在某种困境或危机中,风雨象征着环境的恶劣或内心的动荡。
  2. 闻尔归舟泪满巾:此处“闻尔归舟”表达了诗人听到消息后的震惊与悲伤,“泪满巾”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流泪的情感。这句诗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深哀思和不舍之情。
  3. 却悟当年笔彩落:“却悟”表示回顾过去,而“笔彩落”意味着过去的才华和风采已然消逝,这可能暗示着诗人对友人过去辉煌成就的追忆和对其现状的无奈。
  4. 都缘无复画眉人: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友人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某种变故或生活的变迁,导致他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和风采。这里的“画眉人”指的是古代女子以眉黛修饰容颜,这里比喻友人曾经的美好形象。
  5. 忆初帘下牵衣别:回忆当初在帘下依依不舍地告别,这个细节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又感伤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
  6. 犹见朱颜垂绿发:虽然友人已经离去,但诗人仍然能够回忆起他年轻时候的样子,那种青春的痕迹和生机勃勃的状态让人感到惋惜和感慨。
  7. 岂期婺女遽还星:这里“婺女”指的是织女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骄女,她的美丽和高洁成为了人们追求的典范。“遽还星”则表示她的突然离去。这句诗可能在暗喻友人突然的离世给诗人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悲痛。
  8. 岂谓嫦娥遂奔月: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它象征着美丽但不可捉摸的命运。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友人命运无法预测和控制的痛苦感受。
  9. 旧曾游处试相寻:诗人尝试寻找那些曾与他共度美好时光的地方,希望在那里能找到一些关于友人的记忆和线索。这显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往昔时光的留恋。
  10. 飞尽繁花空绿阴:描述了一种荒凉的景象,花朵都已凋谢,只剩下绿色的树荫,象征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这也可能是对友人逝去后的孤独和空虚的隐喻。
  11. 妆阁尘生鸾镜掩:描绘了一个被尘埃覆盖的妆台和装饰华丽的镜子的场景,可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褪色。这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生活变化的感慨和无奈。
  12. 翠楼月落凤箫沉:月亮落下,翠绿的楼阁里传来箫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忧伤的氛围。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13. 君家虽近朱明洞:朱明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太阳神,他居住在一个光明照耀的地方。这里可能是在描述友人所在的环境或背景,以及他对那里的喜爱。
  14. 从今空托梅花梦:从今往后,只能在梦境中寄托对昔日美好时光的回忆了。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留恋。
  15. 云母餐来事已虚,黍珠炼就成何用:云母和黍珠都是古代炼丹术中使用的物品,可能暗示着诗人在追寻某种超脱或长生不老之道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或失败。
  16. 忆君挟策干明主:回忆起你曾经带着自己的才学去求取功名,希望得到赏识和认可的情景。这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曾经努力追求梦想的记忆。
  17. 谁知未遂鸿鹄志:谁知道你没有实现远大的抱负呢?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对于友人未能达成其伟大目标的遗憾和同情。
  18. 一旦先摧凤皇侣:一旦,意味着如果。这里可能是说如果发生了某些事情,可能会让曾经的伴侣受到打击或伤害。
  19. 罗浮山下觅泉门:在罗浮山脚下寻找泉水的门,这可能象征着寻求解脱或寻找真理的过程,也反映出诗人对未知旅程的期待和探索精神。
  20. 闻有孤鸾夜夜翻:听说有一只孤独的鸾鸟每晚都在翻飞,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于爱情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于孤单时刻的敏感。
  21. 紫玉定怜韩重在:紫玉可能指的是一种珍奇的石头或者美丽的玉石,韩重则是古代的一个人物名字。这里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韩重的深情厚谊以及他离去后的哀愁。
  22. 名香谁为返芳魂:名香可能指的是珍贵的香气或者美好的名声,返芳魂则是指恢复生机或者保持活力的灵魂。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失去生命活力或美好品质的哀悼和怀念。

《为韩宾仲悼亡》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学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融合,诗人传达了对友情、生命和宇宙无常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能,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文关怀,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