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梅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赏析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分析每句诗句的内容和作用,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概括答案。 “寻梅”,即寻找梅花,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写照。 第一句“深浅梅花绕断桥”,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梅花图。“深浅”二字,不仅写出了梅花的浓淡不一,而且突出了梅花的繁茂,也暗含着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绕”
【注】 1. 寻芳径:寻找美好事物的小径; 2. 水阁:指在水上修建的阁楼或亭子。这里指朝阳庵中的水阁; 3. 一院晴光人小立:整个院子被晴朗的阳光照耀着,诗人独自站立; 4. 红云:红色如云霞般的花朵。 译文: 我沿着寻梅的小径走去,不经意间听到寺庙中传来的钟声,映入眼帘的是水阁掩映在梅花之中。我独自站在院子里,被明亮的阳光所包围,仿佛置身于一片红色的花海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
【注释】 松风亭:在苏州沧浪亭北,是苏轼所建。 冰肌玉骨:形容梅花洁白如雪,晶莹剔透。 却怪寒乡:却感到奇怪,因为这里已是春天,但天气寒冷。 二月如伴参横昏:二月的梅花开得如此繁盛,仿佛与参星争辉。 清姿皎皎:形容梅花的形态清秀明亮,洁白无瑕。 素质亭亭:形容梅花的颜色纯正而鲜艳。 等闲桃李:指普通的桃花和李花。 妖艳:形容花朵美丽动人。 朝暾(tūn):太阳初升时的光芒。 崇晨不语工摇曳
诗句释义 1 寻梅:在寻找梅花。 2. 闻说山头寺:听说山头的寺庙中种植有梅花。 3. 春风到野梅:春季的和风带来了野外的梅花。 4. 入林樵径转:进入山林中的小路,路径弯曲曲折。 5. 照眼暗香催:香气浓郁,令人目不转睛。 6. 翠萼倚残壁:绿色的花萼(花瓣)依附在破损的墙壁上。 7. 疏花坼古苔:稀疏的花丛中,有古旧的苔藓。 8. 平生泉石趣:一直以来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与追求。 9.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考生要仔细阅读诗句,从炼字、意象、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小诗,写诗人寻到梅花后,在花下月前,悟得禅理的欣喜之情。首句点出寻梅的主题;二句写寻梅所见之景,指月拈花,都是佛教禅宗术语,指佛家所说的“明心见性”之说;三句写对禅理的理解;四句写寻梅所获,以花喻人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特点的鉴赏。解答时,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分析。“闻道梅花发”中的“闻道”,表示听到消息;“梅花”,这里指梅树的花。这两句是说:我听说梅花开了,便去寻找它。“寻芳”即寻花,这里指寻找美丽的花。“到水滨”,来到水边。“并作一林春”,把满溪的月影当成了满林的春色。“瘦影”,指梅花枝干瘦弱的影子。“窥”指偷看。“幽香”指梅花的香味
这首诗的原文是: ``` 寻梅歌 野水断桥下山路,东风自来僧自去。 四望无人不知处,笑倚寒皋问枯树。 枯树欲枯枯不能,化作前溪一段冰。 相逢无语秘香色,骨格神仙心老僧。 老僧踏花如踏雪,老僧见花如见月。 此时欲辩两忘言,仰首高天搔白发。 ``` 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译文 在野外的断桥下小路上行走,东风自然吹来,僧人自在离去。 四处望去,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地方,笑着靠在寒冷的小山丘上
寻梅 寻梅,是诗人在寒冷的冬天里寻找梅花的诗。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寒风中寻找梅花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句解析: 1. 嵅晚空相忆,春游慰落梅。 - “嵅”指山岗,这里用作地点名词。 - “空相忆”意为心中思念,形容诗人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之情。 - “春游”指的是春天的郊游活动。 - “慰落梅”意为安慰落花,形容诗人看到落梅时的伤感与惋惜之情。 2. 却宜寻侣卧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可以得到以下赏析: 首联“高人三绝巳无痴,惟有探梅癖未差。”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高洁品格的一种自我肯定。诗人通过使用“巳无痴”来表达自己对世俗的淡漠和超脱,而“惟有探梅癖未差”则揭示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的执着追求。 颔联“况复好山虚左席,同来野步问南枝。”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赏梅的情景。这里的“好山”不仅代表了自然的美景,也隐喻了高尚的品德或理想
【注释】 寻梅湖头寺:即寻梅寺,位于江西南昌市西南。 空寮:空无一物的僧房。 柴关:柴门。 身入溪光延月色:身体融入溪水中,月光洒满全身。 寒花:梅花。 长笑:长久地笑。 山容媚:山的美丽容貌。 野老:村中的老人。 何关:何关。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南康军司理参军期间(公元1086年),是一首咏梅的诗作。全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