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基本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要学生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诗意的理解进行赏析,并注意分析作者运用的技巧。此题要求“赏析”,考生要仔细阅读全诗,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作答。此诗为诗人寻梅途中所作,写景抒情相结合,以景衬情;借咏梅寄寓高洁的情怀。首句点明地点,第二句写梅花孤傲高洁的姿态,第三句写自己的感叹,第四句是全诗的升华。 【答案】
【注释】: 项里:古地名。苔梅:梅花的一种,开在石上,不常见。天下妙:天下之好。 蜀苑:成都的花园。梅龙:指梅花,因“梅”字谐音“梅龙”。天下无:天下难遇。 放翁:陆游自号。白石笛、二老:指陆游和其兄陆子聿(yuè)的诗画。放翁诗酒、子聿风流不可摹:陆游的诗和弟弟陆子聿的画作都是难以模仿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对两位兄弟的赞颂之作,表达了他深深的兄弟情深。 首句“项里苔梅妙天下”
```json { "注释": { "墙东一株苍藓身": "墙角处生长着一棵苍劲的青苔,显得格外醒目。", "故人手斸山中云": "是故人亲手栽种的,仿佛是山中的云雾一般。", "封植敢忘角弓赋": "在此处种植之后,我不禁想起了古人角弓射猎的故事,感慨万千。", "每到花开如见君": "每当梅花盛开之时,仿佛能见到您一样。" }, "赏析": { "通过描写青苔、角弓等自然元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寻梅十首》中的第四首。全诗如下: 石梁溪上鸳鸯树,昔年樵斧摧为薪。 注释:石梁溪上的树上长着一对鸳鸯树,过去,樵夫砍柴时把树砍倒当柴烧。 诗翁赋诗慰不遇,险语至今惊鬼神。 注释:诗人(指林逋)写诗来安慰自己不得意的遭遇,而那些险恶的言辞直到今天仍然让人感到恐惧和惊讶。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借咏鸳鸯树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开头两句,先从眼前景物落笔
注释:梅花的品种习性和苦竹一样,品味情趣就像传冰壶一样。我拿着这首诗去问梅树,它竟然会因此感到惊讶,荔枝和瑶柱的味道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梅花为题,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梅花傲雪凌霜、高洁清雅的品质。“种性还如赋苦笋,趣味一似传冰壶”两句是说:梅花的本性与竹相似,味道也像玉壶中的酒,清新而爽口。最后两句则是说:我拿着这首诗去问梅花,它竟然因此感到惊讶
【释义】: 冰封的溪流,路上显得那么遥远,雪片纷纷扬扬落在大地上。幽香袭来,使人难以寻觅到它的踪迹,只好信步走过独木桥去欣赏这美丽的景致。 【译文】: 被冰雪封冻的溪流,道路显得那么遥远,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到了地上。香气扑鼻而来,使人难以寻找它的身影,只好信步行走过独木桥去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注释】: 1. 寻梅十首:是一首五言律诗。 2. 寻:寻找。 3. 冰溪冻合路迢迢
注释与赏析: 【译文】:去年冬天梅花开放得迟,立春后半月才看到花。如今到现在已经过了五日,南枝上已经开了几枝梅花。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中以梅自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诗句释义与译文】寻梅至梅岭因游红羊石青枫峡 冲寒步晴光,霜重积如雪。 寻找梅花经过长溪,崎岖的小路曲折蜿蜒。 回风送滩声,静听鸣复咽。 知道我们游玩的地方,名声与山一样不朽。 注释: - 寻梅至梅岭:寻找梅花,最终在梅岭找到了梅花。 - 红羊石:指地名或景点的名称,可能是一个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 - 青枫峡:指地名或景观的名称,可能是一个峡谷或山区。 - 冲寒步晴光,霜重积如雪:形容天气寒冷
【注释】 春:春天,指梅花。 溪桥:小溪上的桥。 槎牙:参差不齐的样子。 竹篱:用竹子编成的围墙。 再三辨认:仔细地看。 枝头雪:梅树枝上积雪。 万一:倘若。 无香:没有香气。 恐未花:恐怕还没有开。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寻梅途中所见景象以及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梅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首句“春在溪桥第一家”,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溪桥边的第一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寻找梅花时的场景,通过对梅花与村民家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寻梅至杨家见数株盛开(注释:寻找梅花到了一个名叫杨家的地方,看到了几株盛开的梅花) 芒鞋竹杖寻梅去,只有香来未见花。(注释:带着芒鞋和竹杖去寻找梅花,只是闻到了香气,但并没有看到梅花。) 赏析: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虽然诗人并没有直接看到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