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月拈花总是禅,悟来原不落啼筌。
有人问我西来意,花在枝头月在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考生要仔细阅读诗句,从炼字、意象、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小诗,写诗人寻到梅花后,在花下月前,悟得禅理的欣喜之情。首句点出寻梅的主题;二句写寻梅所见之景,指月拈花,都是佛教禅宗术语,指佛家所说的“明心见性”之说;三句写对禅理的理解;四句写寻梅所获,以花喻人,表达了诗人对佛理的理解。

【答案】

译文:

伸手去摘天上的明月,拈来地上的花朵,这都是佛家的禅理啊!我明白了佛家的道理,原来佛理并不是落在啼鸟嘴边的笼子里,而是存在于自然之中。有人问我佛家的道理是什么?我说,就在枝头的花与天上的月。

注释:

①觅梅:寻觅梅花。

②拈花:佛家常以花作比喻说法。

③啼:啼鸟。

④筌(quán ):捕鱼的筌,这里比喻佛家所说的教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在梅花丛中偶得领悟的过程。首句“指月拈花总是禅”,指月亮、花朵都是佛家语,说明诗人是在佛家境界中。第二句:“悟来原不落啼筌”,表明诗人已经悟到了佛家的道理,而佛家所说的道理并不是藏在笼中的鸟雀口中,也不是藏在笼中的鸟雀脚爪中,而是隐藏在那无边的大自然之中。第三句:“有人问我西来意”,问的是佛学的问题。第四句:“花在枝头月在天”,用花、月比喻佛理。最后两句:“花在枝头月在天”,将佛理比作那枝头上的花、天上的月,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佛理的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