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仁是清代诗人。
清代(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朝代。在这个历史阶段,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时代、自然或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感悟。昌仁便是众多诗人中的一员。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为人们所熟知。
昌仁是清代诗人。
清代(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朝代。在这个历史阶段,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时代、自然或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感悟。昌仁便是众多诗人中的一员。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为人们所熟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考生要仔细阅读诗句,从炼字、意象、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小诗,写诗人寻到梅花后,在花下月前,悟得禅理的欣喜之情。首句点出寻梅的主题;二句写寻梅所见之景,指月拈花,都是佛教禅宗术语,指佛家所说的“明心见性”之说;三句写对禅理的理解;四句写寻梅所获,以花喻人
【译文】 只听见远处寺庙里的钟声响,却看不到寺庙。 向松下的打柴人打听,他才告诉我,那寺庙在白云深处。 【注释】 1. 闻钟:听和尚敲钟。 2. 但:只、只有。 3. 云外:指山外。 4. 不见:看不见。 5. 松:松树。 6. 问樵:向砍柴的人打听。 7. 樵人:山中砍柴的人。 8. 遥指:远远地指着。 9. 云深处:指云雾缭绕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于寺外听到钟声,而未见寺院
侯方曾是清代诗人。 字朝宗,号杂庸子,生于1618年,卒于1654年,是河南商丘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诗文作家。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应试到仕途经历的起伏变化,其诗作亦随之展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郎大乾是清代的诗人。 字容岩,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其生平和作品都值得深入探究。他的诗歌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林培张,字植卿,一作湜卿,又作次逋,号芷庭,嘉义县人〖参考《寄庐遗稿》序文,台北:龙文出版社,2001年;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 〗。 清季诸生,曾入罗山书院就读,为进士林启东之弟。 大正初,移居台中,任职台湾新闻社汉文部编辑,署其庐曰「寄庐」。 林氏学诗,上溯魏晋,旁及白香山、庾肩吾诸家,最后则去其依傍,独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