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蕙纕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高阳台·湖山寻梦图》,全诗如下: 浣月亭空,樵云阁倚,几回共泛吟船。 岸柳垂青,分明张绪当年。 琴樽泥醉流连处,悄寻思、梦影堪怜。 似南花,蕉鹿成阴,栩蝶成烟。 水光山色还依旧,只鬓丝禅榻,老去樊川。 画里相寻,乡心夜夜湖边。 天涯重话联床雨,莫羡它、沙上鸥眠。 认巾峰,塔外斜阳,林外鸣鹃。 逐句释义: - 浣月亭空:浣月亭显得空旷无人。 - 樵云阁倚
诗句解释: - 高阳台 春日泛舟西湖,五叠前韵:这是一首诗的题目,"高阳台"可能是作者自取的别号或作品名。"五叠前韵"意味着这首诗是按照《高阳台》这首词的节奏和韵脚创作的新词。 - 柳困青垂,桃慵红褪,两宜迟放轻船。:描绘了春天西湖边柳树垂挂着绿色、桃花因为缺乏水分而显得暗淡的景象,同时暗示着船只在湖上缓缓行驶。 - 从想湖山,胜游才得今年。:表达诗人对于湖边的景色和过往的美好时光的回忆
【注释】 望湘人:指《离骚》,是屈原的名作,借以自喻。 婵娟眉妩:形容女子眉如新月,眼如秋水。 楚畹烟迷,沅湘云远:意谓楚地烟霭朦胧,湘江云雾迷茫。 恁吟遍离骚,添得几多情绪:你吟诵完《离骚》后,我的情绪也随之变化。“恁”是对男子的尊称。 厮觑着、竟体芬芳:“厮觑”是互相凝视的意思;“竟体芬芳”指整个身体散发出香气。 素心相许:纯洁的心相互爱慕。 厮觑着:相互凝视。 【赏析】 此词是咏物抒情之作
译文: 在浔阳江上送别朋友,夜半时琵琶声声诉说着离别的哀愁。 五指分明,四调纷乱,人到中年飘零漂泊,历尽沧桑终古不变。 我们彼此天涯,你我相依为命。 在尊前倾诉往事,教坊里曾谙世事。 湿透青衫,最是怜惜司马相如酒后醒来。 近年来薄宦如此,剩下一船书画和渔鼓相伴。 南部新愁,西江旧梦,秋月如钩初露。 岁月蹉跎,有何用呢? 感叹解佩之约无人能解,未曾遇到交甫这样的良人。 告诉周郎
《菩萨蛮·冬夜》 千林摇落群芳歇。梅花冷伴中庭月。巷柝一声声。幽闺香梦惊。锦衾羞彩凤。灯影和愁共。梦影杳如烟。乌啼霜满天。 注释: 千林摇落:形容树木落叶纷纷,一片萧瑟的景象。 群芳歇:百花凋零,不再盛开。 中庭月:庭院中的明月,指代月亮。 巷柝一声声:夜晚的梆子声此起彼伏。 幽闺香梦惊:在幽深的闺房内,花香和梦境被突然打破。 锦衾羞彩凤:华丽的锦被里藏着一只彩凤。 灯影和愁共
望江南 溪堂对月 溪上月,如鉴复如弦。 几处画楼人怅望,一年能得几回圆。 流影淡秋烟。 注释: - 溪上月:指溪边明月。 - 如鉴复如弦:比喻月亮像镜子或琴弦一样美丽。 - 画楼:古代建筑中的楼房,通常装饰精美。 - 怅望:失望地眺望。 - 一年能得几回圆:一年中月亮能完整地出现在天空中的时间很少。 - 流影:月光在水中的倒影。 - 淡秋烟:形容月光如秋日的烟雾般朦胧。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情趣;其次,分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表现效果;再次,理解诗歌中的炼词炼句。本题中,“沉沉玉宇”,指的是天上的云彩。“玉宇”代指天宫。“垂垂银汉”,指的是银河。“垂垂”,形容银河下垂的样子。“正好新秋良夜”:正好是初秋时节的月圆之夜。“佳期”,美好的时刻。“桥凭鹊驾”,鹊桥即七夕节所设的鹊桥。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词。上阕追忆与亡妻在禁烟日一起赏花,下阕回忆当年情话,最后表达思念亡妻的哀伤。 上片“裙腰”三句,写春日里与亡妻赏花的情景。“裙腰”,指女子腰间束裙的带子。草色如烟,梦影难分,此乃闺中之景,也即闺人之景。“禁几度、乌啼花落”,是说自从亡妻去世以来,已经多少次听到乌鸦悲啼和花儿凋谢了。 过片“妆楼”三句,写亡妻故宅旧地重游时的情景。“妆楼”,指亡妻居住的楼阁。“还追忆
【译文】 菱花镜中,无意照梳头。 惆怅红颜容易改变,厌恶青鬓欲成秋。 脉脉含愁。 【注释】 对镜:面对镜子。 朱颜:指红润的容颜。 怊怅:忧伤。 意:无意,指无意去打扮自己。 生憎:很厌恶。 青鬓:指头发由黑转白的过程。 脉脉:含情脉脉,形容眼神流露出深深的哀愁。 愁:忧愁。 赏析: 此词是李清照的《对雪》一诗中的前半部分,全诗共三段。上片写女子对镜梳妆的情景。“菱花”是古代妇女用以照面的小圆镜
望江南 其二 对镜 菱花镜,冷伴绿窗前。照处分明知我瘦,情痴转欲倩卿怜。梦影几时圆。 注释:菱花镜,一种圆形的铜镜,常在室内使用,用于照面。“冷伴”表示这面菱花镜总是陪伴在冷色调的窗户旁,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照处分明知我瘦”说明这面镜子能清楚地反映出自己的脸型,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消瘦。“情痴转欲倩卿怜”表达了因为自己消瘦而感到悲伤,想要得到别人的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