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蕙纕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词,描述了诗人对一个女子的爱慕之情,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这位佳人深深的爱恋和感激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白雪词工,青琴调古。”这是对那位女子的才情的一种赞美。在这里,“白雪”一词通常指的是清澈、纯净的美,而“词工”则强调了这位女子在诗词方面的高超技艺。而“青琴调古”则暗示着她的音乐才华也同样出色,能够弹奏出古老的音乐
【注释】 忒煞:十分、非常。 荼蘼院:荼蘼花,即酴醿(tú lí)花,又名“木槿”。 重门掩:重重的门户都关闭了。 赏析: 此词写春去的匆匆之感和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之情。 上片首句起得突兀,以“忒煞”二字点明时序,突出了春天到来之快,为全词定下了基调。接着三句,由眼前春景生发开去,写红日西坠,暮霭四合,残花凋零,一片萧瑟景象。“怨”字承上启下,把惜春之意融入景物之中,使全词笼罩一层悲凉的氛围
【解析】 题干“赏析”要求分析诗歌内容、手法以及效果。此诗首句写景,第二三句写女子的情态,第四句写女子的心境,末句写女子的神态。全诗以景衬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答案】 译文:珊瑚枕边插着凤钗,睡起看到窗前莺啼声声叫破红窗梦; 睡醒后倚在妆楼,飞花点点落在愁人眉间。 翠绿江波上水波荡漾,流进离人的眼泪; 脉脉含情背对着栏杆,低眉蹙额愁思无限。 注释:①菩萨蛮:唐教坊曲名。②和韵
【译文】 飞尽桐花与桐絮, 尘封的妆楼,蛛网缠绕的珠帘。 柳树之外栏杆凭处, 往日罗袖共凭的地方。 翠色的眉毛安在何处? 又是绿荫掩映,日影斑驳。 可惜逝去的时光, 忍受更思念往日欢乐聚会。 薄暮时分, 正画着窗帘,微雨点点。 滴答滴答漏声频频, 梦醒酒消, 又怎再伴燕子低语呢? 最痛苦的是, 红叶凋谢的榴花, 问那燕子、雕梁谁做主呢? 算来一例端阳佳节, 两次度过愁苦。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词释义: - 淡月照疏窗,铃语风初定。 “淡月”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柔和的月光;“疏窗”则让人联想到窗外的景致与氛围。“铃语风初定”中的“铃语”可能是风中传来的铃声或其他轻柔的声音,它随着夜风轻轻摇曳,仿佛在宣告着夜的平静。 - 曲曲阑干梦亦迷,俏倚梨花影。 “曲曲阑干”形容栏杆曲折、迂回,给人以美感;“梦亦迷”则传达出一种朦胧的梦幻感
梁燕话春愁,飞絮穿帘幕。 这句诗描述的是春天的景象,燕子在谈论着春天的忧愁,而飞絮(飘动的柳絮)穿过了窗帘和幕布。梁燕指的是燕子,因为燕子经常筑巢于屋梁之上,所以被称为“梁燕”。 忆否金铃昨夜声,红惜庭花落。 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回忆起昨夜的情景,听到了金铃般的声响,同时也感叹庭院中的花朵已经落下。金铃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声音清脆悦耳,与这里的“金铃”相呼应。 春去几曾回,梦醒眠难著。
【注释】 绿溪:溪水绿色。桃花树:指桃源。渔舟:小船。误入:错入,走进去。自成村:自然形成了一个小村庄。数峰青到门:几座山峰的颜色青翠得好像到了门前。避秦人:避开秦人的。芳草年年有:芳草年复一年地存在。世外事:指与世俗无关的事。纷纷:杂乱的样子。山中空白云:山上的白云一片空茫。 【译文】 绿溪两岸桃花盛开,小舟不小心走进了花丛深处。清澈的溪水在花间流淌,仿佛自然形成了一个村庄
诗句释义: 1. 荻花枫叶秋萧瑟。水云迢递重山隔。 2. 凉思绕烟汀。渔灯一点青。 3. 蒲帆风未稳。又阻江潮信。 4. 凉月照波心。钩人离恨深。 译文: 秋天的芦荻和枫叶在秋风中瑟瑟作响,远处的水雾和天空仿佛与山峰相接。 思绪缠绕在烟雾弥漫的汀洲上,一盏渔火孤独地照亮着水面。 船帆摇曳不稳,又因为江潮而耽误了行程。 月光洒在平静的湖面上,映出了我内心的哀愁和思念。 注释: - 荻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中重要词句的意象、情感、意境、风格等。同时,也要注意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本题要求赏析“鹧鸪声不住”一句,结合注释和诗句内容,可以作如下分析:鹧鸪啼声不断,好像在埋怨杜鹃叫得不好。诗人以拟人手法,借鹧鸪之口,抒发了作者离别时的心情。 【答案】 我在妆阁梳妆打扮,对着铜镜整理容仪。画楼挡住了我望远的视线
【注释】: 新安:指中国安徽宣城。桃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世界,在湖南桃川县附近。 新安亦有桃源地:在新安(今安徽宣城)也有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美丽的地方。 画图试续渊明记:试着把《桃花源记》的内容绘制成画来继续。 波影落渔槎:渔船上的波影映入水中。 斜阳明断霞: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了一片红色。 谁家花里住:不知是谁家的花儿里住着人。 不在云深处:并不在高高的云端之中。 莫误武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