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花闻犬吠,童子启柴扉。
上客来何处,主人出未归。
暝烟笼竹树,凉露湿苔矶。
临发题门去,重来愿不违。
诗句释义
1. 隔花闻犬吠,童子启柴扉。
- 注释:通过花朵传来的犬吠声,童子打开了柴门。
- 赏析:诗中通过声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被朋友邀请而未能如愿以偿的心情。
2. 上客来何处,主人出未归。
- 注释:客人的到来和主人的离开都是未知的,让人感到有些失落和迷茫。
- 赏析:这句诗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诗人心情的理解,同时也暗示了诗歌的主题——访友不值的无奈。
3. 暝烟笼竹树,凉露湿苔矶。
- 注释:傍晚的烟雾笼罩着竹子和树木,凉露湿润了苔藓和岩石。
- 赏析:这句诗用自然景象来渲染气氛,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4. 临发题门去,重来愿不违。
- 注释:在出发前留下了一首诗,希望下次再来时能够不被拒绝。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再次拜访朋友的期待与决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
译文
访友不值
隔着花丛能听见犬吠声,童子打开柴门迎接我。
上客从何处来此?主人外出未归。
暮色中的烟雾笼罩着竹林与树木,清凉的露水沾湿了苔矶。
临走之前我在门前留下一首诗,希望能再次来访不被拒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访友场景,通过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期待。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犬吠”“柴扉”“暮烟”等,都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同时,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也通过“重来愿不违”这一情感表达得以凸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