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耽幽僻,能忘对此君。
绿云环冉冉,苍雪落纷纷。
晚节经霜见,秋声入夜闻。
渭川湘水趣,未许俗人分。
【注释】
1.竹亭:指在竹林中建的亭子。
2.耽:偏爱,喜好。
3.冉冉:形容云彩缓缓流动的样子。
4.苍雪:深青色的雪。
5.渭川湘水:渭水河和湘江水流。
6.趣(qù):情趣。
7.俗人分:世俗之人,指不入世的人。
【译文】
我自笑地喜爱这幽僻的竹林,能忘记对您说这些话吗?
绿云慢慢飘来,像冉冉升起的白云;苍雪纷纷落下,像纷飞的雪花。
到了晚节,霜气显现出它的美,秋声也随着夜幕传来。
渭水湘江的情趣,不容许庸俗之人去分享。
【赏析】
《竹亭偶成》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清雅之笔,绘出了一幅幽深的竹影图,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自笑耽幽僻,能忘对此君。”诗人自嘲自己喜欢幽静的环境,以至于忘记了对某人说话。这里的“此君”指的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对象或朋友,可能是一位志同道合的隐士或知己。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与知心朋友相处的珍重和期待。
颔联“绿云环冉冉,苍雪落纷纷。”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状态和景色的变化。绿云环绕着竹子,如同轻飘的白云;苍雪纷纷扬扬地落下,像是一片片洁白的雪花。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幽静之地。
颈联“晚节经霜见,秋声入夜闻。”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竹林中的景致和声音。晚秋时节,竹子经过霜冻后更显坚韧美丽;秋风萧瑟中,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这一联不仅展现了竹林的美丽景色,还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尾联“渭川湘水趣,未许俗人分。”诗人最后点出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渭水和湘江都充满了趣味,但它们并不属于世人,无法与他人共享。这一联表明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表达了自己不愿为世俗所累,只愿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林的美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