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武烈女

金陵有女兰闺彦,生来未识良人面。
春风正及桃夭期,岂谓双鸾遽分判。
姑嫜已殁鲜兄弟,归守空帏复谁为。
堂前掩泣别慈亲,一死相从宁再计。
落花泪血红斑斑,泉台化作望夫山。
郎乎郎乎应识妾,衣带犹馀双指环。
生不同襟死同穴,彤管编中有遗烈。
天边何物表贞心,万古千秋凤台月。
凤台山下鸳鸯飞,坟树生成连理枝。
世间背父忘君者,何用须眉尔许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武烈女》是明代诗人李云龙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一位失去亲人的女子的哀悼与同情。下面将从作品背景、原文内容、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信息:《吊武烈女》的作者是明朝时期的诗人李云龙。他的创作时期与当时社会环境紧密相关,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社会变迁,李云龙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 时代背景:该诗创作于明代,这是一个文学和艺术都得到极大发展的时期。诗歌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同时体现了文人对于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坚守。
  1. 原文内容
  • 开篇描绘:诗的开头“金陵有女兰闺彦”,描述了一位生活在金陵(今南京)的女子,她出身名门,却未曾见过自己的良人。这一开篇便设定了故事的背景和氛围。
  • 情感转折:“春风正及桃夭期,岂谓双鸾遽分判”表达了这位女子在春天时节本应欢愉地期待爱情的美好,却不料命运突然将她推向了孤独和分离的道路。这里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
  • 家庭变故:“姑嫜已殁鲜兄弟,归守空帏复谁为”进一步描写了家庭悲剧,女性因为失去了父母,变得更加孤独无助。这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和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 悼亡之情:“堂前掩泣别慈亲,一死相”表现了这位女子在面对亲人去世时悲痛欲绝的情感,这种感情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1. 主题思想
  •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此诗深刻地关注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遭遇,展现了她们在封建社会中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和不幸。
  • 对人性的探讨:诗中的“姑嫜已殁鲜兄弟”,反映出家族成员的缺失给女性带来的孤立无援的生活状态,进而引发对人性中亲情和责任的深层次思考。
  • 社会价值的反思:通过对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女性悲剧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一种反思和批评,强调了传统价值观念下的性别不平等问题。
  1. 艺术特色
  • 抒情手法:诗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通过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女子的同情和哀悼。这种抒情手法使读者能够快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力度,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深度。
  • 意象运用:诗歌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凤台树下”“连理枝”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的内容,还加深了诗句的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吊武烈女》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它通过描绘一位女性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女性的困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性、家庭和社会价值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