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谒徐祠

庙古傍湖偏,春行更可怜。
楚城芳草遍,红日此堂悬。
榻想陈公后,时悲孝献前。
亦知遗像误,瞻拜泪油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始谒徐祠》是明代诗人李梦阳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具体介绍该作品:

  1. 作者与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明代著名文人、书法家和画家,以其诗、画、书三绝著称于世,其文学成就尤其显著。
  • 创作时间:据考证,《始谒徐祠》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代中后期,具体年份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诗作是在李梦阳的晚年时期所写。
  • 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历古祠的画面,通过对祠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忠臣陈公的缅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身对于历史遗迹的敬仰与感慨。
  • 文化意义:《始谒徐祠》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抒情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于历史与文化的尊崇以及他们通过诗文来表达内心世界的传统方式。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诗句解读:“庙古傍湖偏,春行更可怜。”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历史悠久的庙宇,它傍依着湖泊而建,显得尤为古朴而迷人。
  • “楚城芳草遍,红日此堂悬。” 描述的是楚国古城中的芳草萋萋,而在这阳光下,祠堂仿佛悬挂在空中,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 “榻想陈公后,时悲孝献前。” 诗人想象陈公(即陈平)之后的情形,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历史上为国牺牲的忠臣孝子的哀悼。
  • “亦知遗像误,瞻拜泪油然。” 最后一句反映出诗人因追忆先贤而产生的情感波动,眼泪不由自主地涌出,彰显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尊重。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表现手法,如意象的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 语言特色:“庙古傍湖偏”与“楚城芳草遍”这样的句子,语言优美且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祠庙之中。
  • 情感表达:通过对祠堂的描述以及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诗人传达了对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尊重以及个人的感怀之情。

《始谒徐祠》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李梦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与赏析,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也能够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