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遵山闪,旌旗折路频。
仙坛沓不见,片月故须亲。
土俗渐异楚,人言多杂闽。
岂无嚚不足,讼简爱吾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灯火遵山闪,旌旗折路频。
仙坛沓不见,片月故须亲。
土俗渐异楚,人言多杂闽。
岂无嚚不足,讼简爱吾民。
《夜行旰江》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一部作品。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移居开封,对古文词有着深厚的造诣,并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
《夜行旰江》是李梦阳的代表作之一,其全文如下:灯火遵山闪,旌旗折路频。仙坛沓不见,片月故须亲。土俗渐异楚,人言多杂闽。岂无嚚不足,讼简爱吾民。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行走于旰江的情景,通过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其中,“灯火遵山闪”形象地描绘了夜色中灯光闪烁的景象;“旌旗折路频”则传达了战争或动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片月故须亲”则表达了尽管环境艰苦,但仍然要亲近自然、感受宁静的情感;最后一句“讼简爱吾民”,则反映了作者对于百姓生活的关心与希望。
《夜行旰江》不仅展示了李梦阳深邃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对社会的观察,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