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京师友人见寄

浮云悲故国,积水起鸣雷。
不见长安日,愁登古吹台。
故人三月别,天上一书来。
欲问经行处,山中杜若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京师友人见寄》是李梦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京城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书信到来的喜悦。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
  • 李梦阳(1473年-1530年),字献吉,号空同,河南扶沟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官至南京吏部尚书。他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1. 诗歌原文
    浮云悲故国,积水起鸣雷。不见长安日,愁登古吹台。
    故人三月别,天上一书来。欲问经行处,山中杜若开。

  2. 诗句解析

  • 浮云悲故国:这里的“浮云”象征着飘忽不定、难以把握的命运和时光,而“悲故国”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或过去生活的深深怀念。
  • 积水起鸣雷:以自然界的雷声象征内心的澎湃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激动和不安。
  • 不见长安日:长安,即今天的西安,是李梦阳的故乡,这里指的是诗人无法回到自己的故乡,表达了一种失落感和对过去的追忆。
  • 愁登古吹台:吹台,可能是诗人童年时期玩耍的地方,也可能是他在长安时的一处景点。这里的“愁登”暗示了诗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忧愁情绪。
  • 故人三月别:表明诗人与某人分别已经三个月,这里的“故人”指的就是他的友人。
  • 天上一书来:意味着来自远方的朋友通过书信传递信息,显示了友情的深厚和交流的方式。
  • 欲问经行处:这里的“经行处”可能是指诗人曾经走过的道路或某个特定的地方。
  • 山中杜若开:杜若是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君子的高洁品质。此处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如同杜若之花在山中独自开放,美丽而孤独。

李梦阳的《酬京师友人见寄》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深切思念的古诗,也是一幅展现诗人内心世界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古代文人对于友情的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