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悲故国,积水起鸣雷。
不见长安日,愁登古吹台。
故人三月别,天上一书来。
欲问经行处,山中杜若开。

浮云悲故国,积水起鸣雷。

不见长安日,愁登古吹台。

故人三月别,天上一书来。

欲问经行处,山中杜若开。

诗句释义与鉴赏:

1. 浮云悲故国

  • 浮云象征:浮云通常代表变幻无常、难以把握的自然界景象,这里用以象征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国家的忧愁。
  • 悲故国: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美好时光和失去的亲人的哀伤和怀念。

2. 积水起鸣雷

  • 积水象征:可能象征着内心的动荡和不安,或者是某种未解之忧。
  • 鸣雷:暗示着强烈的情感爆发和内心的激动,如同雷声一般震撼人心。

3. 不见长安日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常用来象征繁华或政治中心。
  • 不见长安日:表达了对过去繁荣时期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失落感的表达。

4. 愁登古吹台

  • 古吹台:可能是一个古老的建筑或地点,具有某种历史或文化意义。
  • 愁登:描绘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即因思乡或其他原因而感到愁苦。

5. 故人三月别

  • 故人:老朋友,指曾经共同经历生活的人。
  • 三月别:具体时间,表示与朋友分离的时间已久,增添了别离的沉重感。

6. 天上一书来

  • 天上:比喻远方或是书信。
  • 一书来:表达了收到远方友人书信的喜悦,也暗示了书信中蕴含的深厚情谊。

7. 欲问经行处

  • 经行处:指过去的足迹或旅行过的地方。
  • 问经行处:表达了诗人想要探寻过往旅程中所见之地的愿望,反映了他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展望。

8. 山中杜若开

  • 杜若:一种植物,常在文学作品中作为美好回忆的象征。
  • :这里可能寓意着新的开始或者希望的萌生。
  • 山中杜若开:意味着即使在困难或变迁的环境中,依然能够找到希望和美好。

赏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浮云、积水、鸣雷等,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的情感世界之中。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具体解读,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还能深刻理解到他对于人生、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层次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