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蔓黄河限,秦亡紫塞存。
碛沙浮落日,寒雾宿疏墩。
哨马三边动,烧荒千里昏。
将军拜金印,白骨不曾论。
胡蔓黄河限,秦亡紫塞存。
碛沙浮落日,寒雾宿疏墩。
哨马三边动,烧荒千里昏。
将军拜金印,白骨不曾论。
注释:
- “胡蔓”是“胡地的边际”的意思,这里指代的是边塞地区。
- “黄河限”意味着黄河是边界的象征,这里的“限”字暗示了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和边界的意义。而“秦亡”则指的是秦朝的灭亡,这可能象征着一种衰败或不稳定的状态。
- “紫塞”是古代用以指代边关的地名,这里用“存”表明即便在历史变迁中,这个地名依然存在。
- “碛沙”指的是沙漠中的细沙,而“浮落日”则描绘了夕阳映照在沙漠上的景色。
- “寒雾”是指寒冷的雾气,“宿疏墩”描述了雾气笼罩下的场景。
- “哨马”是指边境巡逻的士兵,“三边动”意味着边境上有紧急情况发生。
- “烧荒”可能指的是为了维护边疆而进行的耕作活动,“千里昏”表达了这种劳作对视线的干扰。
- “将军”是文中提到的一个军事人物,而“拜金印”则是对他获得荣誉或者权力的象征。
- “白骨不曾论”则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痛苦,强调了不应只关注战争的结果而忽视了战争中的人性和生命的价值。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复杂的心情。诗人通过描写边塞的战争生活,表达了人民希望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诗中不仅展现了边塞的自然景观,还透露出对边防战士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朝廷用人不当的不满。此外,诗中也流露出对战争的反思,强调在和平与安宁的追求中,不应忽视那些在前线付出生命的英雄们。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以及希望国家能够更加重视民生,实现真正的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