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不寐

暑气晚来收,空斋夜景幽。
蝉鸣高木叶,船渡远江流。
月色窗疑曙,风声枕似秋。
不眠思旧侣,心折此淹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夜不寐》是明朝李以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以龙深厚的文学功底,也通过其生动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一个诗人在夜晚的沉思与感怀。以下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背景:李以龙,字伯潜,号见所,新会人。他是一位举人,曾一度远离公车考试,并与弟弟以麟一起研究心理学。他的学术追求是以居敬为主、静为本,并且立敦以忠信诚悫为务。尽管生活清苦,他依然保持着对学问和道德的追求,最终寿终九十一岁,被乡贤祭祀。

  2. 作品风格:《夏夜不寐》展现了李以龙的诗歌特色,即在平淡中见深意,在细腻处显豪情。通过对夏夜景象的描写,如“暑气晚来收,空斋夜景幽”和“月色窗疑曙”,诗人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同时,“蝉鸣高木叶,船渡远江流”等句,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不失文人雅致。

  3. 主题思想:《夏夜不寐》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引发对往事的回忆和情感的抒发。李以龙在此诗中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这种怀旧之情贯穿全篇,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夜晚景色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4. 艺术手法:《夏夜不寐》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写法,如排比、对仗等。这些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凝练、有力,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特别是通过对比“急雨”、“大星”、“饥鹘”、“冷萤”等意象,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自己的情感相融合,使整个诗作充满了动态和生命力。

《夏夜不寐》不仅是李以龙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魅力的典范之作。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李以龙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相关推荐